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长江北岸的南通。19世纪末南通开埠,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附:长江三角洲略图。


(1)南通和上海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优势,但两城市经近现代100余年的发展,南通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地位却远远不及上海。请结合材料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12分)
材料二:?新华网南京2010年11月2日电?中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江苏沿海特有的辐射沙脊群,开发建设总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的2个超大型人工岛,并以此为依托开发周边的优良港口资源,整个工程总投资约3000亿元。
(2)试分析江苏开发大型人工岛的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自然地理因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主流偏向南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上海和南通的发展的不同,主要是受交通条件和经济位置影响。从交通条件分析,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主流偏向南岸上海一侧,港口和航道泥沙淤塞较严重,所以水运自然条件不如上海;近现代修建了京沪和沪杭等铁路线交汇于上海,使上海成为水陆交通枢纽,而南通很长时间不通铁路,所以交通枢纽地位低于上海。从经济地位分析,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海岸线的中部,是周围内陆城市出海的必经之地,而南通偏居长江三角洲北侧,经济地理位置较差。受这两方面的影响,上海比南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
(2)从地形条件分析,江苏沿海海域有辐射沙脊群,海水较浅,建设人工岛的工程量小,适宜建岛屿;从海浪的侵蚀作用分析,江苏东部海域波浪相对较小,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小,利于岛屿的建设;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江苏经济发达,为人工岛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支持;但是从填充 物质分析,江苏沿海地区是地势较低的平原,不能为人工岛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沙、土、石等建人工岛的材料,这是不利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下图为中俄原油管道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题。
1.中俄原油管道运输的优点是2.关于中俄原油管道运行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连续性强,运量大
B.安全性能高,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运输方式
C.运输效率高,是目前最快捷的现代运输方式
D.受自然因素影响小,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E.有利于中国东北大气质量的改善
F.提高中国能源供给水平、改善能源进口结构
G.改善俄罗斯能源短缺的状况
H.促进俄罗斯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管道运输安全性能高,但目前发展速度较慢;运输效率高,但目前最快捷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受自然因素影响小,但不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但连续性强,运量又大。故选A。
2.俄原油运往东北地区,减少了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中国东北大气质量的改善;多渠道的输入原油,有利于提高中国能源供给水平、改善能源进口结构;向中国输入原油,不会改善改善俄罗斯能源短缺的状况,但能促进俄罗斯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故选C。
考点:交通运输、石油
点评:本题考查管道运输的优点及输入石油的意义,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管道运输的优点,掌握向中国输入石油的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材料3:我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海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根据材料1判断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商品粮基地。(4分)
(2)依据材料2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3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2分)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甲要保持全国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今后的发展途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材料一表格数值,甲地耕地面积广,人口少,商品率高,是地广人稀的东北低产区。乙耕地面积小,人口少,商品率低,是西北干旱区。丙地耕地较少,人口较多 ,商品率最低,是黄淮平原区。丁地人口最多,商品率高,是南方高产区。
(2)读材料二表格数值判断,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增加。我国人口总数增加,粮食总消费量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增加。所以总消费量和人均需求量都增加。
(3)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中粮西运,可为西部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有利于缓解西部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甲地可开垦荒地已经不多,要保证商品粮的地位,只有发展农业科技,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分)区域的地理环境决定区域经济活动分布,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韩国各月平均气温表

材料二 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大蒜喜冷凉气候,在首尔郊区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分析首尔最热月出现在几月份并说明原因。(4分)
(2)据材料三图A分析韩国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明判断理由。(10分)
(3)首尔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层,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根据材料二和图B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6分)
参考答案:(1)8月份(2分),受海洋影响大,首尔夏季气候呈一定的海洋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C(???)、D(???)、E (?????)。(3分)
(2)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要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极为明显的 (??)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的原则。(4分)
(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3分)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 (????);
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4)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会产生哪些生态问题?(4分)
参考答案:(1)?政策 ?交通运输 ?市场 ?(3分)
(2)地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2)不同地区因农业生产的条件不同,故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即地域性;因此,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3)横断山区利用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发展“立体农业”是对地形条件的充分利用;我国南方地区熟制多,而北方地区熟制少,主要是受热量条件的影响。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条件。(4)A、B表示影响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中的土壤和地形;若在生产过程中对土壤和地形利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土壤退化,如土壤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土壤盐碱化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