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A.水热差异 B.水分状况 C.热量条件 D.土壤差异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图示山麓基带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判断该山地应位于温带。
小题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主导因素为水热条件的差异。
小题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是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所以四个选项中北纬10°,海拔4000米处的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
点评:本题组通过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来考察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分布。学生熟练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即可轻松作答。
【规律总结】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
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与图示安第斯山地段距离最近的地形可能是(?????)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墨西哥平原
D.拉普拉塔平原(2)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林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林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10分)
(3)请分析图中安第斯山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10分)
(4)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B (2分)
(2)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安第斯山脉基带是热带雨林,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离的较远,A错。亚马孙平原植被是热带雨林,所以离的最近,B对。墨西哥平原在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是温带植被,C、D错。
(2)结合材料,读图可以判断出,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
树线的高度为3 100米 ,雪线的高度为4 800米。 雪线的下边界温度为0℃,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计算得出,山麓地带的气温28.8℃。
(3)读图可以看到,图示区基带是热带雨林,说明位于赤道附近地带,东面与亚马孙平原相接,所以东坡是山地迎风坡,受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影响,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西坡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所以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东坡降水多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
(4)在高山地区植被的垂直变化是指植被随着海拔的变化而改变。因为海拔高度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温度水分的变化,造成植物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现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因为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若受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影响应该属于温带荒漠带。但由于地貌部位和地表物质组成、潜水的埋藏及流动性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利用源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水或地下水灌溉的经营活动,使得这里逐渐形成了绿洲。因此说绿洲是由地下水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干预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回答1~2题。
1、该阴影是哪两种干、湿区的过渡地带①湿润②半湿润③半干旱④干旱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阴影地带是我国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②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 图甲是某区域示意图,图中干支流交汇处有一城市;图乙是图甲中①、②两水文站的河流径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3)题。
(1)造成从⑥处到⑤处植被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
??? A、纬度差异
??? B、海陆差异
??? C、海拔差异
??? D、人类活动差异
(2)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图乙中b曲线反映了图乙中①处水文站的流量变化
??? B、⑥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C、③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 D、①~②河段的流向是由西南向东北
(3)在P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参考答案:(1)C
(2)D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防灾与减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