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66°34′N B.60°N C.60°S D.66°34′S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小题1】黄赤交角扩大为30°,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30°N,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可以达到30°,全天相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冬至日,C线刚好出现极昼现象,C地位于南极圈。纬度为60°S。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我国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前楼影长变短,所以楼间距可以缩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9月23日上午,有一乘客乘飞机从北京飞往拉萨,该乘客感到这一天的白昼比平时 ( )
A.没有任何变化
B.相差飞行时间
C.长近个2小时
D.短近2个小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飞机自东向西飞行,故相当于合速度减小,故昼长将变长。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能利用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反映昼夜长短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经纬网图,已知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A点在B点( )方向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小题2】若此日A、B两点同时日出,则( )
A.此季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B.此日A点昼长大于B
C.此季节亚欧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D.此日之后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小题3】B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 )
A.大于A,为46°52′
B.等于A,为46°52′
C.小于A,为40°26′
D.大于A,为40°26′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东经的度数是向东增大,西经的度数是向西增大。根据图中的经纬线判断,图中方向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10°,从经度看,A点在B点东方。从纬度看,A点在B点的北方。所以A点在B点东北方向,D对。
【小题2】此季节北印度洋是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季风洋流流向为自东向西,A错;若此日A、B两点同时日出,说明两点均位于晨线上。根据晨线与经线的夹角关系分析,此日,南半球是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此日A点昼长小于B,B错;此季节是冬季,亚欧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C对;此日日期无法确定,不能判断之后地球公转速度,D错。
【小题3】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可以判断A、B两地均位于温带地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算出B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等于A,为46°52′,B对。
考点: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材料: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已记录到23个太阳活动峰年,基本是11年左右一次。由于上一次太阳活动峰年在2000年前后,因此有人预言2012年将再次进入太阳活动活跃期。读材料完成下题。
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无线电通讯突然受到干扰
D.较高纬度的一些地带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而形成的,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11分)

1.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 和 ,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具有 、 和近圆性特征。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即地球处于甲
图中 位置时,速度较 。
2.当地球公转从甲图④运行到①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3.甲图中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③时,全球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4.乙图中的“某地”位于(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5.当乙图中某地昼长由b到c变化期间,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参考答案:1、金星 火星 同向性、共面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的位置和特征;公转轨道上速度的变化及位置。
(2)甲图④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①为秋分日,当地球公转从甲图④运行到①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3)甲图中地球运行在位置③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4)乙图中的“某地”为北半球某地,出现极昼和极夜,可以判断该地为北极圈。
(5)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由b到c变化期间,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