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洋流流经海域表层水温分布状况的是 ??????图。(2分)  A?????????????????? B?????????????????? C?????????????????? D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光照图和两幅区域图,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光照图、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还考查了气候以及洋流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并非在同一平面而产生的,故黄赤交角的存在而引起了地球公转的相关地理意义。但地方时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题。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南半球三地①②③白昼越来越长,说明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故排除B与C选项,a、b两月比较,a月白昼长于b月。
小题2:在图示月份中①地昼长最短,②地昼长大于14小时,夜长小于10小时,昼长变化率①②③越来越大,①地昼长变化最小,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以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赤道上P点与经线上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P点位于O点以西,弧OP与O Q相等。当O、P经度差最大时,P点经度为
A.153°E
B.176.5°E
C.136.5°W
D.113°W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PQ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关于太阳直射两地之间的纬度,弧OP与O Q相等,当O、P经度差最大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度,Q点的纬度应该是47度,OP之间一样是相差47度, A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夏至日,当位于北半球的甲、乙两地同时处于正午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5°,乙地太阳高度角为40°。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55.5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1-2题。
小题1: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A.1: 25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C.1:5000000
D.五百五十万分之一
小题2:下图 “4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表示乙地的是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根据两者太阳高度相差25°,两地距离相差2775km,图上距离为55.5cm,则比例尺=55.5:277500000=1:5000000。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夏至日乙地太阳高度为40°,所以乙地纬度为73°26′,该地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宇宙环境及其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