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六)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 C.四点白昼最长的是b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生活在河北省的王教授的日记片段:“近来天气逐渐回暖,但常遇大风降温天气。今日风止天晴,但气温仍下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风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材料描述的天气特征判断为春季的冷锋影响,春季太阳直射点一定向北移动,故只有B项符合。
小题2:燃放烟幕主要是为了防御霜冻影响,烟幕能加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效应,故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能抓住天气特征的变化判断天气系统影响和季节。本题还可结合影响这段时间的天气系统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可见“极光”的时间和地点是?
A.1月南极上空
B.1月北极上空
C.1月赤道上空
D.东西经度的分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极光出现在极地的极夜。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容易看到极光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09年2月2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DOME-A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读下面“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图中a表示晨线,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23°26′S,90°W
B.23°26′S,90°E
C.23°26′N,90°W
D.23°26′N,90°E
小题2:图示时刻,A、B、C、D四地中,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分别是( )
A.C地和D地? B.B地和A地
C.D地和A地? D.D地和D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小题1:图示中心点表示南极,故自转方向为顺时针,a表示晨线,则顺着自转方向即将进入昼半球,故图示南极圈以内都出现极昼现象,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0°经线上,即地方时为6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点所在经线,计算得90°E。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越往南昼越长,D点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南回归线上向两侧递减,故A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我国一艘海洋考察船于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启航,航行20天零3小时到达位于120°W、75°S的研究地点,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又经两个月后回到上海(如图)。问答下列问题:
(1)考察船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是几日几时?是白天还是夜间?为什么?
(2)考察船航经悉尼时,悉尼是什么 季节?为什么?
(3)考察船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为什么?
参考答案:(1)到达时间是12月22日23时,处于白天。因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75°S有极昼现象。
(2)悉尼正值夏季。因为此时为1日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侧,南半球的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为夏季。
(3)考察船回到上海正值春分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所以上海昼夜等长。
本题解析:(1)考察船到达研究地点时间为:船从上海出发时当地时间+航行时间。12月3日12时-16小时+20天零3小时=12月22日23时。考察船位于南极圈内,12月22日为极昼。
(2)考察船航经悉尼时,悉尼当地时间为1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仍然位于南半球,所以为夏季。
(3)考察船回到上海时,上海的当地时间大约为3月22日前后,即在春分附近,全球各地都昼夜平分。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