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1.根据人口增长特点变化的一般规律,表1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2.目前该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E.外迁人口增多
F.少年儿童比重降低
G.老龄化趋势减缓
H.社保负担减轻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出生率逐渐降低,所以顺序为③、①、②、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目前该国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人口增长模式的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加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材料二:
高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材料三
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图。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_点,说明该点空气最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S1夏季浓度特点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S2;植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好。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
(2)夏季降水丰富,盛行东南季风,风力较强,污染物易扩散:植被更茂盛,滞尘作用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02年,我国出口欧盟的蜂蜜被以“抗生素超标”为由遭到“封杀”。这一年,有关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多起事件不时见诸媒体。如该年初浙江舟山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公司退货并索赔;欧盟兽医委员会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虾、兔和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实行临时加严检验措施;宁波红茶因农药残留较高,2001年下半年起已被全面停止向欧盟出口,绿茶进入国外市场也举步维艰……不仅仅是农产品,我国许多行业出口都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困扰。请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绿色贸易的实施有何益处? (4分)
(2)欧美等发达国家用作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是什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是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
绿色贸易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2)“建筑材料”是ISO140001认证。
我国的应对方法:
①积极实施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
②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环保技术与资金支持,发展“绿色产业”。
③加快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制定。
④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人才。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1)绿色壁垒只要指针对农产品的农药化肥残留,同时反映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绿色贸易的实施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的滥用、利于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是指环保标准;应对绿色壁垒主要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环保管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环保标准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下图为2000年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生活垃圾中成分构成的主要差异。(4分)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差异:不可回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不可回收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4分)
(2)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6分)
本题解析: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不可回收有机物、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无机物三类。其中不可回收有机物成分主要以菜叶为主,而不可回收无机物成分以煤灰为主。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不可回收有机物南方多于北方;不可回收无机物北方多于南方。
南方气候温暖,降水较多,蔬菜生产量大并且种类多,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而北方冬季寒冷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来取暖产生大量的煤灰。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某特大城市2002~2008年降水pH平均值和酸雨频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市在图示时段内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简述防治酸雨可采取的措施。(4分)
参考答案:(1)特征:酸雨频率上升;降水pH平均值下降(酸性增强)。(2分)
原因:工业发展(2分)、人口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如汽车拥有量上升)造成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2分)。
(2)措施:①加强环境立法、执法和监测的力度;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
③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
④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
⑤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通过读图分析,该市在图示阶段内酸雨的变化特征是:酸雨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降水PH平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汽车尾气等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逐年增多所致。
(2)、防治酸雨的措施主要有:技术措施(积极发展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法制措施(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教育措施(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民众的环保意识)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