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水量和含沙量大 C.流出源地后水量逐渐减少 D.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图示地区为我国黄河上游,宁夏平原附近,故甲山脉为贺兰山,与我国2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故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景观的分界线,A错误;丙所在河流为黄河,黄河断流在下游,B错误;图示乙位于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C正确。
小题2:图示河流①发源于祁连山区,向北流入沙漠,故属于内流河,以冰川融水为主要水源补给,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少。
小题3:影响有色金属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交通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省 | 水田(千公顷) | 旱地(千公顷) |
贵州省 | 768.4 | 1 071.6 |
江西省 | 1 946.8 | 361.6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表格判断,与江西省相比,贵州省耕地的结构特点是旱地比重大,原因是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少,C对。A、B、D错。
小题2:贵州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江西位于第三阶梯,A错。江西省只属于长江流域,贵州省占长江、珠江两个流域,B错。广西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C错。位于黑河—腾冲人口界线以东,D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因气温较低,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B.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部因距海相对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发展旱作农业
D.青藏高寒区只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有农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东北地区纬度高,故热量不足,限制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A正确;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华南地区受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B正确;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向西水分条件逐渐递减,故东部地区水分条件相对最丰富,适宜发展旱作农业,C正确;青藏高寒区,地势高,气候寒冷,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高寒草原草甸地带适宜畜牧业发展,为我国著名的高寒牧区;而河谷地带,地势低,热量条件较充足,可发展种植业,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并能进一步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甲、乙两幅图,完成21~25题。
小题1:以经济作物P1、P2为原料的工业分别是
A.橡胶工业、制糖工业
B.造纸工业、医药工业
C.纺织工业、纺织工业
D.制糖工业、饮料工业
小题2:当河流L1流入的海洋盐度达一年中最低时,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的是
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
B.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昼长夜短
C.我国江南一带多伏旱天气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小题3:甲图中沿30°纬线建立了绿色植物带,它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泥石流发生
B.减少土壤盐碱化
C.减缓土地荒漠化
D.保护河流水源地
小题4:城市③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
C.悠久的历史
D.丰富的石油资源
小题5:目前在下列四种货物中,经过甲图中的运河运量最大的是
A.军事用品
B.小麦
C.钢材
D.石油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形状分析,Pl位于尼罗河下游地区,其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P2位于美国南部,该区域是美国的棉花带。故两地皆发展以棉花为原料的纺织工业。小题2:Ll是尼罗河,该河注入地中海,该海区冬季多雨。
小题3:30°N以南是撒哈拉沙漠,建绿色植物带的目的是防止沙漠北侵,减缓荒漠化的程度。
小题4:休斯敦是因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开发而形成的。
小题5:甲图中的运河为苏伊士运河,运量最大的货物是石油,苏伊士运河是从波斯湾到西欧、北美的最近海上通道。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