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A.图示为分散、串珠状布局形态 B.该道路网多分布在地势平坦、开阔地区 C.出现卫星城属于城市化过程 D.等级高、数目多、服务范围大、功能齐全的是②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三轴坐标的读图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
小题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浙江省1980年到2010年的三大产业构成变化读图即可。
小题2:图示主城区位于区域的中心,卫星城和周边小城镇布局于周边,反映聚集布局,A错误;图示道路纵横交错,故判断该地区地势平坦开阔,B正确;出现卫星城是逆城市化过程,C错误;图示不能体现城市等级与数目之间的关系,D错误。
小题3:商业区应布局于城市中心,A错误;该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且①位于河流下游,故B错误;②位于城市中心,适宜布局商业区,而乳畜业和花卉种植应布局于城市的边缘,C错误。西欧受盛行西风(西南风)影响,钢铁工业生产有大气污染,故应布局于城市东北方向,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图(图4)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次年经济工作的6项任务当中,旋即引起海内外的广泛注目。这里的中部地区主要是指我国的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山西诸省。
材料二“中部崛起”的提法是针对“中部塌陷”提出的,“中部塌陷”是指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
小题1:导致“中部塌陷”的原因,与国家近20年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关,上世纪70年代末中央重点发展 ??,80 年代末倾力打造?, 90年代中重点建设?,90代末实施?, 2003年又提出了?,所有这些都与“不是东西”的中部擦肩而过,从而使中部成为“政策边缘化地区”。 (①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②振兴东北、③珠江三角洲、④长江三角洲、⑤西部大开发) 下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④②
B.④③①⑤②
C.③④①⑤②
D.③①④⑤②
小题2:有关中部地区发展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山西建成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湖北适合发展轻纺工业和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
C.湖南、江西适合发展多种有色金属工业
D.河南郑州适宜发展成为我国的钢铁基地
小题3:山西省与环渤海经济区的联系是(? )
A.将二者联系的唯一途径是铁路交通线
B.山西可为环渤海经济区提供能源和水源
C.环渤海经济区可以为山西省提供科技和经济贸易通道
D.面临的共性任务是加快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的速度
小题4:山西省位于:①黄土高原;②东部季风区;③东部经济地带;④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下列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5:下列四组地形区中,全部居于西部大开发区域的是()
A.四川盆地一阿尔泰山一云贵高原一祁连山
B.柴达木盆地一天山一江南丘陵一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一长白山一眚藏高原一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一云贵高原一黄土高原_太行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小题1:不同历史阶段我国的发展重点地区和发展战略,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格局。
小题2:郑州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商业和工业,但不具备发展成为全国钢铁基地的条件,如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或廉价的水运条件。
小题3:山西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科技、资金、人才不足;而环渤海周围能源不足,经济发展水平高,可为山西省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故选C项。
小题4:可用排除法,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故不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小题5:B项江南丘陵;C项长白山;D项黄土高原、太行山,不完全居于西部大开发区域。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资源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天然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与省区“川”相比,省区“新”的资源乙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B.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C.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D.地壳运动频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省的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所以丁为天然气资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判断,甲为煤炭资源,乙为太阳能资源,丙为水资源,丁为天然气资源。新疆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晴天多,日照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回答问题。
小题1: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下渗?②蒸发?③降水减少?④灌溉等引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2: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小题3: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
小题1:河流径流量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少,是内流河的流量变化特征,由于内流河,以上游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上游水量较大,下游流经干旱地区,蒸发、下渗及灌溉用水,使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小题1:内流河以冰川融水为补给。
小题1: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