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产品的价格,从而最终据顶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目前,环地中海地区大量生产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促使其大规模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优越
B.市场需求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C.水源丰富
D.土壤肥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布局因素。19世纪中叶以后,环地中海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欧洲的城市化进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新鲜水果、蔬菜、花卉的需求量猛增,于是,促进了该地区大量生产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2)高原南部水能资源丰富,简述其主要原因。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区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热量、水分条件好。
(2)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而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灌溉水源充足,利于发展农业。第(2)题,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河流的流量、落差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建立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水源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东部成片分布的三大粮食作物由北向南依次是(?)
A 水稻、玉米、小麦、水稻? B 小麦、水稻、玉米、小麦
C 玉米、水稻、小麦、玉米? D 小麦、玉米、小麦、水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松辽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南方地区种植水稻。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在农业的投入中,属于必要投入的是(? )
A.热量、水、光照、农具、化肥
B.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
C.动植物(或种子)、各种自然条件等
D.各种自然条件、农具、科技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动植物生长繁殖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动植物(或者是植物种子)以及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成为农业必要的投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