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图为“各国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图中反映出
①发展中国家的能耗强度都在逐年下降
②1980年至1995年中国的能耗强度约下降了50%
③若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将达到美国的水平
④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仍比美国的水平高2.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①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
②使用廉价、清洁燃料
③加强管理、发展科技
④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E.①②
F.①③
G.②④
H.①④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信息分析能力。
1.读图即得。
2.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较低,则主要通过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能耗产业。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2.图中沙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兰新线
B.兰青线
C.包兰线
D.京包线
E.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F.阻滞沙丘,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G.调节气候
H.减少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卷分析:
1.图示铁路线经过宁夏平原,从包头到兰州,为包兰线。
2.图示沙障位于腾格里沙漠与包兰铁路线之间,主要为了阻滞沙丘,保护包兰线的安全。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利用图示信息进行准确区域定位和掌握我国区域的基本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
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回答1~3题。

1.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
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2.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
3.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参考答案:1.B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下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E.水源保护区
F.大型仓储式超市
G.汽车加油站
H.大型垃圾处理场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用途的不同,GIS是地图的延伸,可知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2.根据图中信息提示,选定的区域具备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要道路、植被保护好的特点,则可知该区域适合建设水源保护区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与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3S”技术各自的主要功能和区域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关系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长江北岸的南通。19世纪末南通开埠,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附:长江三角洲略图。


(1)南通和上海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优势,但两城市经近现代100余年的发展,南通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地位却远远不及上海。请结合材料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12分)
材料二:?新华网南京2010年11月2日电?中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江苏沿海特有的辐射沙脊群,开发建设总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的2个超大型人工岛,并以此为依托开发周边的优良港口资源,整个工程总投资约3000亿元。
(2)试分析江苏开发大型人工岛的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自然地理因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主流偏向南岸上海一侧,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港口和航道泥沙淤塞较严重。(4分);
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海岸线的中部,是周围内陆城市出海的必经之地(腹地广阔),而南通偏居长江三角洲北侧,经济地理位置较差(4分);近现代修建了京沪和沪杭等铁路线交汇于上海,使上海成为水陆交通枢纽,而南通很长时间不通铁路,枢纽地位低于上海。(4分)
(2)①江苏沿海海域有辐射沙脊群,海水较浅,建人工岛工程量相对较小;②江苏经济发达,为人工岛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③江苏东部海域波浪相对较小,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小;④江苏沿海地区是地势较低的平原,不能为人工岛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沙、土、石等建人工岛的材料。(8分)
本题解析:
(1)上海和南通的发展的不同,主要是受交通条件和经济位置影响。从交通条件分析,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主流偏向南岸上海一侧,港口和航道泥沙淤塞较严重,所以水运自然条件不如上海;近现代修建了京沪和沪杭等铁路线交汇于上海,使上海成为水陆交通枢纽,而南通很长时间不通铁路,所以交通枢纽地位低于上海。从经济地位分析,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海岸线的中部,是周围内陆城市出海的必经之地,而南通偏居长江三角洲北侧,经济地理位置较差。受这两方面的影响,上海比南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
(2)从地形条件分析,江苏沿海海域有辐射沙脊群,海水较浅,建设人工岛的工程量小,适宜建岛屿;从海浪的侵蚀作用分析,江苏东部海域波浪相对较小,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小,利于岛屿的建设;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江苏经济发达,为人工岛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支持;但是从填充物质分析,江苏沿海地区是地势较低的平原,不能为人工岛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沙、土、石等建人工岛的材料,这是不利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