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0年基层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模拟冲刺题(四)
2010-07-15 23:52: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地方性法规.(3)规章.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为贯彻法律、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有权就法律适用中的问题作出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包括关于贯彻执行法律的意见、适用法律的解答、就某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批复等,也是民法的重要渊源.(5)国家政策和习惯.     答案解析:
3、简述民法的渊源.
 
  案例分析题

(本题共16分)

参考答案: 民法的基本原则,效力贯穿民法始终,体现了民法的基本价值,集中反映了民事立法的目的和方针,对各项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起统帅和指导作用,是民事立法、执法、守法及研究民法的总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上,承认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其中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础原则;自愿原则反映了民法的法规特性;公平原则意在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对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发挥双重调整功能.(1)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具体体现在:①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②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③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④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2)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我国的民事立法上,确立了以下几项民法的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明文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则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它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独立为前提,独立以平等为归宿.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互不隶属,各自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原则.②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自由地基于其意志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自愿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以平等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为前提.只有在地位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时的意志自由.自愿原则的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则.③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公平原则在民法上主要是针对当事人间的合同关系提出的要求,是当事人缔结合同关系,尤其是确定合同内容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它具体化为合同法上的基本原则就是合同正义原则.合同正义隶属平均正义,要求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④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所有获取民事利益的活动,不仅应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将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不难看出,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法上有适用于全部民法领域的效力.诚实信用原则常被奉为"帝王条款",有"君临法域"的效力.⑤守法原则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将守法原则表述为: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这是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守法原则的核心.民法作为私法,着重于对私人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的法律调整,因而在规范形态上存在许多可以经由当事人特别协商予以排除的任意性规范,以及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所设置的倡导性规范,《合同法》第10条第2款关于合同形式的规定,即属民法上的倡导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仅在当事人对有关事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方可作为补充性规范,弥补当事人意思表示上的欠缺.倡导性规范也不具有强制当事人遵循的效力.不遵守倡导性规范,属于自甘冒险的行为,当事人有可能承受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因而,守法原则一般不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任意性规范和倡导性规范,而是指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行性规范,不得有所违反,一旦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将作出否定性评价,使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不按照民事主体的预期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⑥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是指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它有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益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的公序,是指为了调整当事人间的契约关系,而对经济自由予以限制的公序.良俗,即善良风俗,学界一般认为是指为社会、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是特定社会所尊重的起码的伦理要求.不难看出,善良风俗是以道德要求为核心的.为了将公序良俗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区别开来,应将善良风俗概念限定在非交易道德的范围内,从而与作为市场交易的道德准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各司其职.与诚实信用原则相仿,公序良俗原则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功效.这是因为公序良俗原则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而能处理现代市场经济中发生的各种新问题,在确保国家一般利益、社会道德秩序,以及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保护弱者、维护社会正义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机能.一旦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遇到立法当时未能预见到的一些扰乱社会秩序、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禁止性规定时,可直接适用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该行为无效.     答案解析:
1、民法的基本原则
 

 

 

 

 

 

Tags:2010年 基层 政法干警 考试 民法学 模拟冲刺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应注意的基础要点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