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2行测指导:阅读考查内容与做题步骤(一)
2012-04-09 20:27: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文章阅读题目的考查内容

  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对中长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所给文章涉及知识面广泛,要求考生立足于文章内容,借助自身的言语知识进行作答。虽然考查形式是大段文章,但有大量试题是直接针对字词、语句来设置的,换言之,文章阅读这类题型实际上融合了词语替换、语句表达、长句理解、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等多种题型,是全面考查考生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综合性题型。

  教育专家通过分析公务员考试中曾出现过的文章阅读题目,可以看出其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文章中词语的考查

  词语的考查属于文章阅读中考查面最小的考点,考生只需阅读词语所在句子或段落即可获得答案。文章阅读对词语的考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一种是逻辑填空性质的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要从句子、语段及全文的整体联系中理解词语。在具体的句子中,可根据词语所在位置的语法要求、内容要求、句子意思完整性要求等各方面确定词语的基本意思,同时还需结合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感情思想倾向来理解。

  2.对文章中句子的考查

  文章阅读对句子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上。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清除阅读中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关键语句一般包括蕴含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对文章中句子含义的理解,仍需建立在具体语境的基础上。

  3.对文章中细节的考查

  细节信息是承载文章内容的信息载体,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考生忽略的内容,在文章阅读这样的大段落材料中细节信息就更容易被漏掉。因此,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章阅读中的常考题型。

  4.对文章主旨的考查

  概括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观点、把握材料中心思想等对文章主旨观点的考查是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的另一大考点。文章主旨可通过记叙文中的主题、议论文中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加以确定。而作者观点则要通过能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加以确认或快速排除干扰项。

  5.对文章标题的考查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务员考试中对标题的考查形式为要求考生从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标题。

  6.对文章语意连贯的考查

  文章阅读对语意连贯的考查较少,其考查形式也以语句填充为主,在学习了片段阅读语意连贯型题目后,考生可对此有较好的把握。

  7.对文章隐含信息进行推断的考查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推断是文章阅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考点。它与之前几种题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前面几种题型都是着眼于文章本身,而此种题型则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再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才能得出。由此可看出,此种题型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更大。

  二、文章阅读题目的做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做题之前,要快速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有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总的观点倾向怎样?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通过阅读原文,对全文作出整体感知判断,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审清题意,确定范围。

  在文章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再结合各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文段和句子。有的题目对应的阅读区间很集中,容易发现;有的题目对应的阅读区间则比较分散,这就需要考生细心找准、找全,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打好基础。

  第三步:认真比较,去伪存真。

  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在答题时,一定要反复认真地分析比较,把原文和题目选项进行对照,以确定答案。对照时要特别注意表示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得出答案或验证答案。

  例题:

  根据所给文章和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现代人看起来太忙了,许多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上生活,手脚不停,就好像在旅行,乘汽车匆匆忙忙地走过,没有时间回一回头,或者停一停步子,欣赏一下风景,结果,使这原本丰富美丽的世界,在我们眼中空无所有,只剩下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觉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的情感体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受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解析:此题答案为D。本题是对文章中词语含义的考查。文章并没有提到文学美感的时代性,更没有涉及古代的文学。因此本题答案为D。其他三项都是对文学美感的正确理解。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夭夭,是因为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B.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策略:从..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