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反“反模式化”之一——把握申论话题特点
一、申论考试考“热点”话题吗?
不管是参考资料还是培训课都喜欢讲热点,甚至很多参考资料的书名就有“热点”。这本书的第一版出于种种考虑也有“热点话题”的章节。这样说起来申论就是考热点问题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以国家考试为例,2011年的国家考试省部级的主题是黄河的治理和黄河精神弘扬的问题。我们想想黄河的治理是不是2010年才出现的“热点”问题?是不是2010年之后就不再是问题了?当然不是,黄河治理的问题存在几千年,并且将继续存在很多年。申论考试的话题绝大部分都是具有长期性的,所涉及的问题是长期大量存在的。黄河治理的问题现在公务员考试要考,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同样可能考。此外,2010年的海洋污染问题,2009年的粮食问题和产业升级问题也都是普遍长期存在的。
我这样说可能会遭到反驳,比如广东省的申论就很喜欢考“热点”,什么民工荒、雪灾,再比如2010年9月联考的矿难问题,这些都是热点问题。试问民工荒是2010年才出现的吗?矿难是今天才有的吗?退一步来说,即便是猜中了考试的话题又能怎样?直接告诉你考试的主题,就能取得高分了吗?同样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考查。比如黄河的问题可以考黄河污染,可以考黄河文明等。很多考生总是喜欢问今年的热点是什么,我总是告诉他们我不知道什么热点,只知道“冷点”。一些学生甚至直接问是否可以预测一下今年的题目。遇到这样的问题让人感到很愤怒。一些人总是喜欢投机取巧,舍本逐末。请大家一定记住,申论考试的关键在于答题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在于是否有良好的思维训练和素养,只知道去看一些“热点”新闻是于事无补的。
在复习申论的时候不用刻意去追逐热点,但是也不用刻意回避热点。无论问题是不是热点问题,只要是社会公共问题都可能是申论要考的话题,都可以了解。这样说起来很宽泛,好像要看很多资料才行。这大可不必,对话题的了解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很多人天天读书读报结果还是写不出东西,申论教材买了一大堆,什么都看,什么都不会。看问题不要只是看,要想!通过对热点进行深入挖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我们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可以通过对有限的热点进行分析得到无穷的内容。
二、现实性
申论考试的话题都是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但是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其突出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都是属于长期性问题,它们之间有时候又会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矛盾,而必须加以取舍的时候,对于我们的政府来说哪一个更加重要呢?这就要看现实条件,也可以说是历史背景。如果是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更加重要。而现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尽管遇到了金融危机,我们的经济还是呈较快速度增长,在这种背景之下,环境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2001年四川省申论考试考的是一个招商引资的问题,材料里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招商引资中存在的不足,对策也是根据如何让我们更多更好地招商引资提出来的。2006年北京市同样考到一个招商引资的问题,材料涉及的内容和四川省考的恰恰相反,主要是说我们盲目地招商引资,把环境污染和一些骗子都招来了。这里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时代变化了,资金的地位下降了,对生态效益的要求提高了。时代变化也带来了价值取向的转变,我们政府以前单纯地的强调GDP,现在加了两个口号,一个是绿色GDP,一个是单位GDP能耗,同时还提出了居民的幸福指数、文化建设等概念来削减GDP作为考核官员和政绩的核心地位。2010年国考的海洋污染问题也同样是属于这样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来说,现实意义比较强的有如下几个话题:
1.公平问题。我们以前的口号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的口号是“兼顾效率与公平,把公平放在首位”。以前是穷,没有钱,现在是有钱但分配不公平。公平问题包括很多方面,既有分配制度,又有社会保障等。就拿国考来说,2011年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2009年的粮食问题,2008年的怒江水电开发中的分配问题,2007年征地的收益分配问题等,都和分配相关。
2.环境问题。以前的口号是“又快又好”,现在的提法是“又好又快”。强调好就是强调发展的综合效益,这里的“好”内容很多,但是主要指发展的生态效益。2011年黄河治理,2010年海洋污染,2008年水电建设等都是谈环境问题的。
3.文化建设。我们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空虚无聊。从农村到城市,从市井之徒到高校教师,大家都在向“钱”看。社会越是这样,精神和文化建设就越是紧迫。2011年的国家考试两套题目都谈到这个问题,黄河精神是文化问题,农村人的失根状态也是文化问题。
上面谈到的三个话题都是抽象的、很大的话题。这些话题中还包含着很多小的具体的话题,这些小话题里又包含着很细节的小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可以作为重点知识背景来了解,但是关键还是在于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把握。
三、重复性
首先是纵向的重复,即历年的申论考试话题之间存在重复。就国考来说,重复得最多的两个话题就是“三农”问题和生态问题。
话题年份涉及内容“三农”问题2011年(地市级)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2010年(地市级)海洋污染向农村转移问题2009年粮价和农民的生活问题2008年水电开发和农民利益分配问题2007年农村征地问题生态建设问题2011年(省部级)黄河治理问题2010年海洋污染问题2008年怒江开发中的生态问题2007年土壤污染问题此外,还存在很多地方考试与国考之间,地方考试之间的重复。
话题年份农民工子女教育2011年国家(地市级)2009年上海生态建设问题2010年浙江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问题2003年国家2010年9月联考农村土地问题2009年辽宁、重庆、福建、海南联考2007年国家垃圾短信问题2006年广东2008年陕西小摊贩问题2008年北京2009年安徽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到,既有同样的话题在不同的年份出现在不同地方的考试中,也有同样的话题在相同的年份出现在不同地方的考试中。这提醒我们平时在做申论练习的时候要优先选择申论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