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热点十:退休年龄推迟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201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国外提高退休年龄的示例:
日本的的退休年龄从55岁提高到60岁,如今已提高到65岁;
德国1989年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4岁,现在提高到65岁;
丹麦把男女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
美国计划将正式退休年龄从现在的65岁提高到67、68或70岁;
英国已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
乌拉圭的男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从55岁提高到60岁;
利比亚的男性劳动者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
“发展平台经济与促进区域合作”高峰论坛25日在上海举行。戴相龙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主旨演讲。论坛上,他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并建议通过完善养老制度,以达到收支平衡。
据东方卫视报道,戴相龙在会上指出:“把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加在一起搞支付,这叫现收现付,这个没有缺口,15年以后都没有缺口。但个人账户在退休时,这些钱都是他的,这时候缺口就非常大了,那时的政府就没法平衡,那是后患无穷的。”
至于我国养老金的缺口究竟有多大?戴相龙表示,这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缺口算出来后怎么办?戴相龙表示:“不是被动的准备钱,而是调整这个制度。”
据戴相龙介绍,完善养老金制度可能涉及延长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纳年限等措施,“比如养老金交30年,就可以获得养老金了。那今后30年不行,可能要交35年。现在60岁退休了,将来可能63岁退休。”
对于中长期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压力,戴相龙强调,只要完善养老制度,社会养老收支平衡是能够做到的。
有网友质疑:“当前我国实行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用年轻一代去养活老一代是不合理的,欧美国家的前车之鉴可得出此模式难以为继。”
目前世界上的社会养老模式大致分为两种: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简单来说,前者是在职的人养退休的人,后者是自己养自己。郑功成介绍说,现收现付制是以劳动者在职期间的缴费加上同期用人单位或雇主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的养老保险基金来支付退休者养老金,实行年度收支平衡预算;基金积累制是劳动者在职期间通过自己和雇主的缴费建立并逐年积累个人养老账户基金,退休后再以积累的养老基金和投资收益来给付自己的养老金,实行基金储备制。前者具有互助共济、无保值增值压力等特点;后者管理复杂、有保值增值压力,但可减轻政府负担。
“现收现付制下的个人养老风险由政府与社会承担,个人无论寿命多长,都不用担心养老金不够;基金积累制下的养老风险主要由个人承担。”郑功成告诉记者,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选择现收现付制,只有智利、新加坡等少数国家选择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体现的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本质,我国选择统账结合模式,则是想通过个人账户的设置来调解代际负担的公平性,这是一种新鲜的尝试。”
中国社科院教授、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基金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哪种更好。现收现付制的缺点是抵御社会老龄化的能力较差,积累制的缺点是没有再分配因素,抗通胀性能很差。在积累制下,退休决策甚至已变成个人决策。
郑秉文介绍,中国为了将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采取了以现收现付为主兼具基金积累制的统账结合模式。工资的8%放到个人账户上,企业缴纳的20%用来现收现付,即用来统一支付给退休一代养老。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制度转型等原因,个人账户是空账,这部分钱用来支付给退休的一代了,因此,目前的养老制度实际上是现收现付制的,不是严格的“部分积累制”。
有网友担心,社会养老保险是不是庞氏骗局,会不会不可持续?褚福灵表示,这种说法是杞人忧天。“建立社保制度是国家的基本职能。目前大多数国家采取社保制度,由国家、企业、个人共担风险、共享福利,这样的养老保障才是可持续的。”
郑功成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传承了下一代人为上一代人纵向养老的自然法则,而且通过横向责任分担与政府担保等方式,使家庭养老转变成更为可靠的社会养老。目前全球约20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实现持续发展。
郑秉文认为,表面上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是“拆”工作一代人的“墙”,“补”退休一代人的“墙”,但人类社会是延续的,人类再生产的成本中就隐含着赡养老一代的费用,现收现付社保制度不是“庞氏骗局”,目前它仍是绝大部分国家实施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问题在于随着人的寿命延长,代际赡养成本加重,需要调整参数。
申论热点范文:别拿劳动力不足偷换延迟退休概念
7月1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建议,中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有专家表示,提高退休年龄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的速度。(《京华时报》7月2日)
虽然延迟退休遭到公众广泛反对,但某些不用自己掏钱缴社保的人士,仍在不停地为延迟退休鼓与呼。这一次的理由是: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减缓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难道,延迟退休就可以阻止人口的老龄化吗?延迟退休与劳动力不足,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实质关系?每延迟退休一年,能额外增加多少劳动力,这有可靠的统计数据吗?人所共知,一个人退休了并不意味着就失去工作的权利,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一边拿着退休工资一边继续工作。
国人向来崇尚勤劳,如果到时劳动力真像专家们想象的那般不足,完全没必要以晚发退休工资来要挟人们继续工作。更何况,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的老路上,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必然随之减少。况且,劳动力不足也会倒逼经济转型,此即所谓市场的力量。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有必要搞清楚“退休”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对普通公众而言,退休早已没有计划经济年代的赋闲意味,而仅仅意味着从此结束缴纳社保的历史并转而开始领钱;至于退休后是否继续工作,根本与此无关。当然,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高管们可能例外,退休意味着他们从权力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们绝大部分人不用缴社保,而且,他们所在的岗位更加不会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完全可以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
“延迟退休”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弥补养老金缺口,晚给、少给缴纳社保的人发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公开表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延迟5年就是1000亿元,十年就是2000亿元。可是,养老金缺口的形成,究竟是因为缴费的劳动者拿得太早、太多,还是因为某些人从不缴费拿的却是别人的三四倍?别说什么“公务员不占用养老金”,否则何不将公务员养老金也拿来给全社会“统筹”?
劳动力不足与延迟退休是两个本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劳动力不足不可能用变魔术的方法去解决,延迟退休也无益。相反,如果只从社保合同的角度去理解退休,按时退休完全不会额外增加劳动力不足。世界罕见的养老金双轨制尚且迟迟不见改革动静,不断鼓吹延迟退休的“必然趋势”完全没有道理。延迟退休意味着要求劳动者作出牺牲,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割舍自身利益,公众就要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