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九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8上半年公务员联考行测题库每日一练《片段阅读综合》(2018年03月18日)试题特训(十)
2018-03-18 07:31: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人们是否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市场竞争体制,与其说是个文化差异问题,毋宁说是个历史案例问题,即竞争是否公正的问题。文化传统差异极大的拉美、俄国、伊朗都有强大的公众反竞争运动,而文化类型相同的美英则此无彼有,可见回避竞争是否公正而专在“文化传统”、“深层心理”上做文章,是多么缺乏说服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市场竞争体制可以被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接受
B: 公正问题是市场竞争体制的核心问题
C: 市场竞争体制的文化决定论缺乏解释力
D: 市场竞争体制根植于文化传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为隐含主旨题。文段首先提出观点“人们是否接受市场竞争体制不是一个文化差异问题,而是竞争公平问题”,然后对比举例论证观点,最后又重申观点“回避竞争是否公正而专在“文化传统”、“深层心理”上做文章缺乏说服力”,这属于“提出观点—举例论证—重申观点”的总—分—总结构,文段主旨是最后的“总”,即“市场竞争体制的文化决定论缺乏解释力”,D项不正确,C项符合题意。A项无中生有;B偷换概念,根据文义,竞争是否公正是人们是否接受市场竞争体制的关键问题,而不是市场竞争体制本身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叠翠,采茶姑娘那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翩翩起舞;听,山泉潺潺,鸟鸣蜂吟,婉转悠扬的茶歌在天地间久久回荡。春分时节,静坐在绿色盎然的美景里,沏上一杯春分茶,沐浴着柔和暖阳,看茶烟袅袅,见嫩绿碧汤,怡然自得。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醇,去浊扬清,滋润身心。春之色、春之味、春之韵,尽在这春分茶中。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_____。
A: 春分茶韵
B: 茶以春为贵
C: 春贵在其时
D: 春分采香茶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标题选择题解析此题考查标题选择。整个材料都是围绕主题词“春分茶”展开的,材料第一句先引出春分茶,其后提到采春分茶,最后讲品春分茶。A项体现了”春分茶“这一主体词,语言简练优美,适合做标题。B、C项没有体现主题词,均不选。D项只提到了“采春分茶”,而忽略了“品春分茶”环节,没有涵盖文字的全部内容,不能做标题。因此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社会公正是历史的。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这段文字说明_____。
A: 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B: 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C: 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D: 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首先阐述了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接着引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个关键句,最后再通过恩格斯的说过的话进行验证,说明社会公正是历史的,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A、C、D三个选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片面的,只有“历史的”最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面对繁忙的交通,我们总觉得是无序的,一旦拨云见日,会发现在“混乱”之下依然存在着群体写作:每一辆车都有其目标,每一个驾驶员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接,车距狭小但并不碰撞,车距加大时就加速,车距小时就减速,这就是群体协作。如果拒绝协作,马路将会成为废铜烂铁的堆积地,有趣的是,这主要并不是交警指挥的结果,而是每一位驾驶员追求自身目标后的无意结果。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 个体行为是群体协作的基础
B: 个体行为与群体协作并不矛盾
C: 群体协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D: 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时自然体现的结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材料首先提出观点,即无序的个体行为中存在着群体协作,接着用冒号进行了举例方面的解释说明,最后重新点题,并指出“协作”是个体行为的“无意结果”。材料属于“提出观点—解释说明—重申评价”的“总分总”结构,主要想要表达观点也就是“总”的部分,即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时无意的、自然体现的结果。所以D项正确。AB不是材料想表达的主要内容;C项只说群体协作的重要性,并没有突出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的“无意结果”这一重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随着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网络语言五花八门,从早期出现的“美眉(美女)”、“88(再见)”到正在浒的“偶(我)”、“稀饭(喜欢)”,让老师担心,家长着急,网络语言对人们日常的交流影响是必然的。但是,网络语言并不是洪水猛兽,网络语言需要疏导和引导。这段话不能支持的观点是_____。
A: 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命
B: 语言也有“优胜劣汰”
C: 引导+疏导:规范网络语言的两剂药
D: 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词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材料主要说了网络语言影响人们日常的交流,但是它并不可怕,它需要疏导和引导。D选项“不得使用”太绝对,与文意不符,所以选D选项;B、C项是对材料的适当引申;A选项有迷惑性,但是“革命”用法很宽泛,在很多场合,它是“变革”,甚至是“变化”的同义词。所以“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命”这种说法可以接受。故正确答案为D。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8上半年公务员联考行测题库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