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日前,一位领导同志在湖北视察时指出,要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湖北就此开展了一次“三谁”问题的讨论和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谁,依靠谁”,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要着重弄清楚“我是谁”。因为,这个问题,对有些人来说,已经有点弄不清了。根据文意,选出不能说明“我是谁”的一项。_____
A: 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B: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饱含深情的话告诉我们:人民才是父母
C: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说清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只是一个穿上了军装的老百姓
D: “我”就是某某长、某某总,站得总比别人高,看得自然也比别人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群众路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三谁”问题的讨论和教育活动也应遵循群众路线。D项中“我”如何如何,是一种个人主义,不是群众路线,所以错误,当选。A、B、C 三项都体现了群众路线,所以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代价,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付出的物质或精力,或作出的某种取舍、付出、投入和消耗。如用最小的代价办更多的事情。下列符合这一代价含义的是_____。
A: 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代价
B: 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以最小代价谋求最大的利润
C: 代价是一种理性的尺度
D: 代价是人类基于历史发展的内在必然性,社会实践主体为换取主导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整个社会进一步合理的发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本根据题干中的定义和例中“最小的代价办更多的事情”可知,选项B最合题意。A的说法太过笼统,并没有揭示代价的含义。C不符代价的内涵,因为根据定义可知,代价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做出取舍、付出和投入,所以会超出理性的尺度。D项为无关项。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原子结构很像太阳系,中心是原子核,周围环绕着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它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_____。
A: 原子核处于太阳系的中心
B: 原子核由带负电荷的电子以及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
C: 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的原子核组成
D: 原子核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可知该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的第一句说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第二句说明“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两者结合即为主旨,为C项所述内容。A项错误,与原文不符。B项表述混乱,虽然点出了原子的组成部分,但是结构混乱,没有体现出“原子核”的存在,排除。D项不准确,只说了成分,没有说组成结构,排除。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是我国刑法的任务。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B: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
C: 只有刑法才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D: 刑法不保障犯罪分子的权利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中多个分句阐述了什么是我国刑法的任务。A项错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刑法的手段而非目的。C项“只有……才”过于绝对,并非只有刑法才有保障功能。D项错误,刑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这里的公民并不排除犯罪份子。综合分析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情与法理的冲突是司空见惯的。法律是公共生活领域的共同准则,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应受人情关系的影响,人情关系一旦干涉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基于法理的正义和秩序就得不到保证。上述这段话不表明_____。
A: 人情交往方式在私人生活领域是合理的,但人情交往方式泛化到公共生活领域,就失去了其合理性
B: 人情交往关系具有更多的“私人”性质,而公共生活具有更多的“公有性质”,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
C: 人情关系到了公共生活领域,就显出其狭隘性,不一定对公共生活起破坏作用
D: 人情关系到了公共生活领域,会出现以人情分配公共利益的情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本段表明了现实生活中,人情和法理是有冲突的。A项为“人情关系一旦干涉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基于法理的正义和秩序就得不到保证”的同义替换。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法理的正义和秩序就得不到保证”并不意味着对公共生活起破坏作用,C项正确。D项从文中可以推断出,为“不将人情关系带入公共领域”的原因。B项“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说法错误,两者的“性质”不同,经常有冲突发生,这并不能说明“二者是对立关系”,B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