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下列对“转基因作物”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 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 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 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材料“转基因作物……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和“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可判断,D项对“转基因作物”概念的理解正确。A项“环境影响”说法错误,材料提到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是通过生物技术移植基因造成的。B项“产生额外基因”说法错误,材料提到基因使作物产生额外特性,并非作物本身产生额外基因。C项“杂交作物”说法错误,材料提到转基因作物的某种新特性是杂交方式无法获得的,可判断转基因作物不是杂交作物。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来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_____。
A: 喝茶时的心情
B: 人生淡,茶水清
C: 喝茶,喝的不光是心境
D: 喝出茶苦,才“嗅出”出茶香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本题的主旨句是第一句: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来的是深思。因为心境不同,对茶就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而这些“味道”(沉默、忧伤、落寞、春天的日光、感慨)其实就是自己当时喝茶的心情。因此答案为A。B选项中”人生淡“显然并不符合文段最后一句的含义。C选项与主旨句相反,材料说的就是喝茶的“心境”。D选项中“茶苦”并未提及。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不少学生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学校举办的假期补习班,明明是正常教学时间里上的课,却偏偏要挪到假期时间来补习,而且收取的费用相当可观,学生们不去还不行。这种行为虽然与“有偿家教”无涉,但却是典型的“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对这样恶劣的乱收费行为,地方教育部门本身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问,教育部门出台的新“师德规范”能规范得了吗?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内容是_____。
A: 各种形式假期补习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B: 新“师德规范”无法完全杜绝五花八门的“有偿家教”
C: 地方教育部门对乱办补习班、乱收费行为的无视
D: 当代教育方式仍然以应试为导向,而非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属于分-总结构,材料首先描述了“补习班”的现状,由此引出地方教育部的纵容,进而质问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材料由“补习班”层层推进,最终落脚点指向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最后一句反问进行总结。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A项只是描述现象;C项不是材料的观点,且”补习班“现象不仅是应试教育的折射;D项没有抓住根本,材料的最终指向是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而非地方教育部。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1995年,美国的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
A: 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 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 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 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此题考查词句理解。根据“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可知,讯号已接收,但发出讯号的电波源情况不清楚。故正确答案为B。其他选项理解均不准确。
5、单选题 说实话,部分退休干部老骥伏枥,想在慈善业贡献余热,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遵循“慈善正义”。行政主导下的人事调遣,本质上与“去行政化”态势背道而驰——慈善组织要淡化行政色彩,就该避免成政府的延伸,而不是缠绕上权力枝蔓。老干部任职慈善组织,颇受诟病。慈善组织应讲求“公益伦理”,它不是赋闲之地,也非权力的“后花园”。若任由老干部“担纲”,只会破坏慈善的民间属性。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慈善组织不是退休官员“俱乐部”
B: 慈善组织绝不是权力的“后花园”
C: 行政主导不利于慈善组织去行政化
D: 老干部任职慈善组织实乃尸位素餐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选标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风格。先看内容,文段的议论显然是针对老干部任职慈善组织这件事而发,标题要贴切,就要紧紧抓住“老干部”、“慈善组织”这两个关键词,B项“权力”、C项“行政主导”都是对“老干部”这个关键词的引申,将主题扩大化了,不选;看风格,丈段表述颇有文采,形象生动,比较A、D,显然A项的风格与文段更融合无间。所以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