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从权利: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从权利是指在互有关联的两个民事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效力制约的权利。从权利随主权利的存在而存在或消灭而消灭。下列属于从权利的是_____ 。
A: 抵押权
B: 债权
C: 著作权
D: 上诉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该定义项中的关键词为“效力受另一效力制约”、“随主权利的存在而存在或消失而消失”。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抵押权”是随债权的存在而存在的,没有债权就没有抵押权,符合定义。B、C、D三项中,“债权”、“著作权”、“上诉权”没有受其他权利或效力的制约,可以单独存在或消灭,故不属于从权利。因此,正确答案选A。
2、单选题 敌意性归因偏差是指在情景不明的情况下,会将对方的动机或意图视为有敌意的倾向。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敌意性归因偏差的是_____。
A: 小刘在社团主席竞选中败得很惨,当小王劝他再参加学生会将要进行的主席选举时,他觉得小王是故意来挖苦他的
B: 领导看到小张在晋升前的民主评议中得票很低,就断定他人品不好,打消了提升他的念头
C: 王老师班上的学生陈强一向表现平平,却在最近的学科竞赛上获得了全校最好成绩,王老师觉得陈强在竞赛中存在作弊行为
D: 某公司赵总一直不同意李总提出的年底奖金分配方案,李总多次与之沟通收效甚微,李总认为赵总过于维护自己部门的利益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定义的关键短语有“情况不明”、“视为有敌意”。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B项“人品不好”、C项“作弊”和D项“维护自己部门利益”都是不是“敌意”,均不符合定义。只有A选项“挖苦自己”是“敌意”,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选A。
3、单选题 侵犯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侵犯行为是有意图的行为,是外显的行为,并且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缺少上述任何二个特点的行为,都不能称为侵犯行为。下列属于侵犯行为的是_____。
A: 一位高尔夫球员在一次比赛中,击出的球打中了一位观众,给这位观众造成了伤害
B: 王某对张某很不满,在自己的房间里对其加以咒骂,但并未被任何人听见
C: 一名警察在追捕过程中,开枪击中歹徒,使其负伤而被擒获
D: 医生给病人动手术,把折断的骨头接上,手术使得病人非常痛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定义的关键词有“有意图的、外显的行为”且“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选项中的高尔夫球员击球击中观众属于无意伤害,不符合“有意图的行为”。B项“并未被任何人听见”不属于“外显的行为”。C项“警察在追捕过程中”符合“有意图的、外显的行为”且“开枪击中歹徒,使其负伤”也符合“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C项满足两个条件。D项“医生给病人动手术”是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不是“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回避制度,是指与刑事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司法工作人员,包括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不能参加该案件处理工作的一项诉讼制度。在某一案件中,下列人员可以不回避的是_____。
A: 当事人妈妈,法院法医鉴定员
B: 当事人哥哥,负责法院同声翻译
C: 当事人的同学,住在法院隔壁
D: 当事人的父亲,该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宣传委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根据题意,回避制度针对的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司法工作人员。而C项中住在法院隔壁的同学不属于司法工作人员。
5、单选题 网络犯罪,是指在网络空间内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具有犯罪现场和空间的虚拟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和犯罪手段的智能性等特点。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网络犯罪的是_____。
A: 张某开办某网站,在网上提供^色 情电影120部,访问量达数千人
B: 李某与某女网民“裸聊”,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抓拍多张对方裸体照片,通过E-mail向对方寄送照片并敲诈5000元
C: 大学生王某利用在某网络公司工作之机,进人游戏数据库,窃取可以交换游戏时间的“金币”,并在网络中叫卖,获得非法收人
D: 赵某与女大学生刘某数次在网上聊天,两人彼此都有好感,于是约定见面聊天,见面后赵某见刘某非常漂亮顿生邪念,将刘某拖到僻静处对其实施强暴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网络犯罪是在网络空间内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特点是犯罪现场和空间的虚拟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和犯罪手段的智能性。A、B、C三项均符合定义的特点,属于网络犯罪。D项是现实当中的犯罪行为,不符合网络犯罪的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