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不抵抗主义我向来很赞成,不过因为有些偏于消极,不敢实行。现在一想,这个见解实在是大谬。为什么?因为不抵抗主义面子上是消极,骨底里有最经济的积极。我们要办事有成效,假使不实行这主义,就不免消费精神于无用之地。我们要保存精神,在正当的地方用,就不得不在可以不必的地方节省些。这就是以消极为积极:没有消极,就没有积极。以上文字主要告诉我们:_____
A: 我赞成不抵抗主义的理由
B: 不抵抗主义貌似消极,实则积极
C: 积极与消极其实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哲学词汇而已
D: 要成功必须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告诉”一词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这类题要求考生在把握文段表达含文的基础上,要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引申,不能简单地断取字面的文字,首先排除A、B选项。本段文字是在论证不抵抗主义是积极还是消极,从“我们要办事有成效……就不得不在可以不必的地方节省些”可以看出,不抵抗主义是积极的,其深层意图是不赞成把精力浪费在无用之地,而应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有用之事上。选项D符合,C项太过表面,并未过多涉及文字内容,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细小的火山灰中含有二氧化硅,这种化合物的熔点是1100摄氏度。而目前大部分飞机的涡轮发动机工作温度为1400摄氏度,一旦火山灰被吸入引擎的内部,二氧化硅溶化后就会吸附在涡轮叶片和涡轮导向叶片上,导致灾难性后果。1982年,两架飞机曾经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加隆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穿过,两架飞机的八个引擎全部停转,在从11000米高空滑翔至400米高度后才重新启动得以紧急迫降。这段文字主要介绍_____。
A: 火山灰对飞机飞行有严重影响
B: 二氧化硅是火山灰的主要成分
C: 降温能使飞机有效避免火山灰的危害
D: 历史上火山喷发曾险些导致飞行事故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材料前面首先提出观点,说明飞机的涡轮发动机工作温度完全可以达到火山灰中的二氧化硅的熔点,一旦火山灰被吸附进飞机涡轮,会产生灾难性后果,这是文段的主旨,之后材料则举例子说明了这个观点,所以A项表述是文段的主要内容,选A。B项的主体是“二氧化硅”,并不是材料介绍的重点;C项是提出措施,不是文段表面主旨,且“降温”这一说法在材料并没有体现;D项只是针对后文提到的例子而言,并不能概括主旨,所以B、C、D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下列对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 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 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 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D: 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由材料中“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这一句我们看出,作者在这里引述恩格斯的话并不是指出天人合一思想的局限性,而是强调它的“深刻的合理性”。所以C推断错误,当选。由“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精神”和“理性”都是人类独有的,因此“精神”和“理性”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就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因此A 项正确;从“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是负面的,因此B 项正确;由“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可知论,它的认识对象就是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由此可以推出“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因此D 项说法也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在灾难面前,生命是脆弱的。因此,对任何一个安全漏洞,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要定期检查、排除隐患,将安全置于城建规划最重要的位置,尽量将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做到无懈可击。否则,安全“旧账”总有一天会加倍偿还。对于文中的“旧账”理解最准确的是_____。
A: 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
B: 漏洞百出的市政设计
C: 光鲜亮丽的都市外表
D: 存在隐患的城建细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由提问可知为词句理解题。B、C均属于无中生有,文段中没有涉及到,首先排除;比较A和D,文段主要讲城市建设中存在隐患,根据语境,可排除A。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扶持,社会力量筹集资金,以安置大龄就业困难群体为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服务类岗位。以“4050”人员为主的“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群体,他们在下岗中经历了自我同一性的解构,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与焦虑。然而,在文明乘车监督员这个公益性岗位中,他们逐渐地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在新的社会角色扮演中获得了新的群体归属、新的自我价值,在自我意义的追寻中,重新建构了自我,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这段话主要强调_____。
A: 公益性岗位的定义
B: 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自我重塑
C: 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D: 公益性岗位有助于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首先概括了公益性岗位的定义。接着提到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在下岗中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与焦虑,然后用转折词“然而”表示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在这个公益性岗位中逐渐摆脱了危机,获得了自我重塑。所以这段话主要是通过北京市文明乘 车监督员在这个公益性岗位中自我重塑来说明公益性岗位有助于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D选项符合文意。AB选项片面,只是材料想要表达的意思的一部分;C选项不能表达出公益性岗位对从业者的帮助这一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