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过去有人认为,犯罪是因为罪犯心理不健全或对社会感到疏离等原因而从事犯罪行为,因此不能凭借惩罚来阻止。不过,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多数罪犯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理性选择。这种分析方法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司法审判都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现在,如果法官和立法者对犯罪采取宽松的态度,就会引起民众强烈不满。由此可见,很多人也开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诠释犯罪行为了。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_____。
A: 大多数罪犯都是理性的
B: 心理性或社会性因素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C: 微观经济学改变了很多人对犯罪的看法
D: 用微观经济学诠释犯罪行为更为科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材料第一句讲过去人们对犯罪的看法,第二句通过转折词”不过“话锋一转,讲现在可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待犯罪。最后两句讲微观经济学改变了很多人对犯罪的看法。可见材料的主体词为“微观经济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A、B不包含主体词,不选;选项D说法过于绝对。
2、单选题 知识财产作为一种私有财产,持有人拥有完整的占用、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在博客上发表作品,等于免费让公众浏览和欣赏,部分博客“作家”放弃从中获利,那也是他们在行使属于自己的权利。但是,其他博客、网站以及网下的其他媒体去摘编、转载、出版博客上的内容,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根据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网下的其他媒体不能摘编博客“作家”在博客上发表的作品
B: 甲博客转载乙博客的文章不是不可能
C: 所有在博客上发表作品,免费让公众浏览和欣赏的作家都是博客“作家”
D: 博客上发表的作品不容易被出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根据“其他博客、网站以及网下的其他媒体去摘编、转载、出版博客上的内容,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可知,A项表述绝对,B项正确;C项观点无法从材料推出;D项错误,根据“但是......出版博客上的内容,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不能推出博客上发表的作品不容易被出版。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家长、学生和雇主没有参与院校管理的当然权力,但却有对高等院校社会责任的问责权。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导致家长、学生以及雇主都成为高等院校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他们对高等院校责任的问责,更多在学生能否获得良好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而且能够针对企业和社会需求,进行直接投入生产和增加效益的应用型研究。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得出_____。
A: 高等教育大众化容易受到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
B: 高等院校应给予家长、学生和雇主社会责任问责权
C: 高等院校的发展应考虑家长、学生和雇主的利益诉求
D: 家长、学生和雇主的要求促进了应用型学科蓬勃发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此题为非典型的表面主旨题,借助细节提问考查主旨。这段文字是总分结构,首句家长、学生和雇主有对高等院校社会责任的问责权,是文段中心句,下文具体解释了家长、学生和雇主的利益诉求。故正确答案为C。A项无中生有。B项错在文中已明确说了家长、学生和雇主“有对高等院校社会责任的问责权”。D项过度引申,从文段不能看出他们促进了应用型学科蓬勃发展。
4、单选题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发现有些人对于某些药物的反应和其他病人不同。例如,某种麻醉用肌肉松弛剂会导致特定的人无法呼吸。后来,科学家发现产生这种的原因在于这类人拥有特定的基因。这也就带来了一个大问题:研究人们之间的遗传差异是否可以促进医学发展出更高级的治疗手段,也就是说,根据个人的基因进行“量体裁药“?科学家已经辨认出一批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基因,但是要真正实现,恐怕为时尚早。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基因学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医学
B: 医学用药不当会导致人体遗传基因变异
C: 人体的基因差异可能会体现在药物反应上
D: 基因与药物能够互相作用的假设还无法证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为细节判断题。根据“科学家发现产生这种的原因在于这类人拥有特定的基因”可知,并且材料没有完全确定,C项“可能”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由尾句可知,基因学的研究成果还未广泛应用于医学实践,A表述错误;B项因果倒置,是基因的差异导致了用药反应不同,而不是用药不当导致基因变异,排除;D项为无中生有,“相互作用”文段并没有具体提到。
5、单选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真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是_____。
A: 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B: 城镇化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D: 城镇化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开头主要表达“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接下来的“尽管如此”可知首句并非文段主要信息。第二句是对城镇化路程的具体规划,没有表达鲜明的论点,故文段尾句为本段的主旨句。“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都是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B与之最为接近。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