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近年来,全球纸价持续上涨,据分析,纸浆的价格会越来越高,而出于环保的原因,全球的纸浆生产能力却在减弱。油价的上涨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而据预测,这一上涨趋势并不会在短期内逆转。当纸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必然反映到书价上,即使不考虑买书人会因为额外支出而减少购买,增加的占用资金也会令书店的经营风险增加。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 说明书价必然上涨的诸多原因
B: 分析未来图书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C: 指示能源问题与图书行业的关系
D: 预测图书零售业将面临经营困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材料首句提到纸价上涨,生产能力减弱的现状,然后第二句话提到油价上涨的现状。接着引出这两种状况引发的结果,即“即使不考虑买书人会因为额外支出而减少购买,增加的占用资金也会令书店的经营风险增加”。所以材料主要讲的就是纸价与油价的全面上涨必然会导致图书零售业的销售前景。因此D项“预测图书零售业面临的困境”正确。A项书价上涨是图书零售业面临风险的其中一个原因;B项“发展趋势”表述错误;C项“能源业与图书行业的关系”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人民日报》6篇组合型“荣辱观”评论员文章的题目依次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话题”,“一个泾渭分明的是非界线”,“一项面向来来的希望工程”,“一项需要带头履行的领导责任”,“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这一组标题采用了排比修辞后,语势强烈,感情浓烈,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论说体系。这展示了系列化新闻言论写作的理性综合之美。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是_____。
A: 标题上的排比美
B: 视角上的新颖美
C: 内容上的涵盖美
D: 逻辑上的结构美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材料依次列举题目,随后引出关键句“这一组标题采用了排比修辞后,语势强烈,感情浓烈”,由此可知,文字着重表现这一组标题排比修辞的美,A选项正确。材料在表现一组标题时侧重形式,B、C、D选项侧重具体内容,材料表现不出来,故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钥匙是开锁的,锁就是问题。能把锁打开的钥匙才是有用的钥匙,能解决问题的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锁有种种,钥匙也有种种,试图用一把钥匙打开万把锁,只能是理想,不是现实。钥匙的原理虽然是通用的,但是否真的有效、管用,却全在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锁有分工,分工不是分家,授权不是失权。授权要有“遥控器”。遥控要择其要者,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导方面,一头控“头”,即管住思想行为;一头控“脚”,即管住资源资金。这就是钥匙:管用不拘小,操作不图繁。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_____。
A: 管理应是钥匙,钥匙应该管用
B: 管理应是钥匙,钥匙应该简洁
C: 在开锁的过程中不断检验钥匙的务实可用性
D: 认识事物规律,把握时代脉搏,带动“钥匙”发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综合来看,材料重在分析钥匙(管理)的可用性,由“能把锁打开的钥匙才是有用的钥匙,能解决问题的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一句可知,管理应是钥匙,由“这就是钥匙:管用不拘小,操作不图繁”一句可知钥匙应该管用,故A选项正确。B、C选项表达均不全面,故不选;D项表达的意思与短文主题相差甚远,故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6.7亿,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众多农村人口在较短的时间内涌到城市里,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大大推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也集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 快速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 快速城市化有利有弊
C: 过快的城市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D: 应全面看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主旨概括题。阅读可知,材料为“引用—评价”的结构,所以材料的语意重点在评价部分,评价阐述了农村人口在较短时间内涌入到城市里的利弊,B选项与其语意一致,所以正确;A、C选项太片面,排除;D选项太泛泛,不如B选项准确,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 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和海啸,再次让人类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尽管我国的海区外岸有很多连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了一道抵抗海啸的天然屏障,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我国由于距离海岸很远,有时深海发生的地震没有直接给我国造成损失,但地震引发的海啸却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海啸波可以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在海洋中长距离传播,形成几十米高的涌浪。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论点是_____。
A: 地震和海啸警示世人瞩目深海大洋
B: 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警示我国要加快深海大洋研究
C: 地震引起的海啸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
D: 自然灾害是残酷无情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根据提问“主要支持论点”可知本题考查表面主旨问题。本段文字共三句话。第一句是说印度洋海啸和地震显示了大自然的威力;第二句话是说我国要居安思危,防范海啸的破坏;第三句讲海啸仍有可能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害。由此可见,正因为地震和海啸仍然有可能给我国造成巨大破坏,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而居安思危的表现就是加快深海大洋的研究,因此B项为最佳选项。A项概括得过于宽泛,没有揭示出主要论点;C项是这段文字的一方面意思,但不是主要意思;D属于无关项。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