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l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l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_____。
A: 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 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 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 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整的次数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读取,原文讲他们寻找的结果是“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而不是向这些讯号调查,因此A项不对。原文称他们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调查,而不是“分片调查”,所以B项也不对。D项中的“时间的长短”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内容。原句的含义是:用波长21厘米的电波进行了三次调查,用波长105厘米的电波进行了两次调查。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
2、单选题 汉字是中国汉语操用者的思维形式,(书画同源),汉字思维的意象性决定了在中国文化传统内部没有构成体系化的形而上学,因此,汉字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本体论的暴力话语,在道家哲学那里表出为一种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的宇宙终极猜想话语。对括号内部分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 中国文化传统内部没有构成体系化的形而上学
B: 汉字是中国汉语操用者的思维形式
C: 汉字思维的意象性
D: 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的宇宙终极猜想话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是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擦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直接观察法,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找到“书画同源”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可排除D项,B项是是对汉字的解释,也可排除。可在A、C两项中选择,从原文二者的关系来看“汉字思维的意象性决定了在中国文化传统内部没有构成体系化的形而上学,”是C项决定A项,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
3、单选题 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对文段中“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多”不利于社会生产
B: “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C: “多”不符合中国社会生产的要求
D: 中国的社会生产没有“多”的必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的是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寻找关键词(态度情绪词)“但”。找到“多不一定好”所在原文的位置,发现它前面紧挨着一个“但”字。因为“但”是表转折的关联词,所以可推知“多不一定好”的后面才是对这个说法的解释。而后文并没有提到“社会生产”,故可以迅速地排除A、C、D。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A: 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B: 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C: 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D: 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松懈:①不紧张;松弛,不集中。②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密切,动作不协调。A、C、D中“松懈”应按意项①解释。B中应按意项②解释。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
5、单选题 中国的粮食问题,仍然还是要靠自己,这是由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国情所决定的。粮价是市场创造过程的客观结果,我们与其在价格干预上绞尽脑汁,不如把目光放长远,切实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进步方面下大力气,珍惜每一寸土地,利用好每一项要素投入,保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和粮食自给率的合适水平。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底气。文中画线的“此基础”表示_____。
A: 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B: 提高粮食的销售价格,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C: 改善农业生产要素,保证足够适量的粮食产量
D: 加大宏观调控,避免粮食市场掉入盲目的误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注意关联词“与其……不如……”,强调的重心在“不如”后面的部分,所以“此基础”指的是“不如把目光放长远,切实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进步方面下大力气,珍惜每一寸土地,利用好每一项要素投入,保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和粮食自给率的合适水平”。所以,本题答案为C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