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用途。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功能固着的是_____。
A: 军事迷小璐拿子弹壳做成了各式各样的武器模型
B: 女青年小陈遭遇飞车抢劫,路过此地的一名骑自行车男子见此将自行车砸向飞驰而来的摩托车,两名歹徒应声落地
C: 地球生态协会的小钟将废弃的光盘拿线穿起来做成了门帘
D: 小杜淋雨后只想到拿电吹风吹干自己的头发,心想衣服只能雨过天晴后晒干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结合定义可以知道,功能固着的典型特征是“只想到了该事物的通常功能”,A项中的小璐将子弹壳当成了武器模型的原材料,看到了子弹壳其他方面的用途;B项中的男子将自行车作为武器,这也是突破了自行车的固有功能,不属于功能固着;C项同A项,小钟发现了废弃光盘的特殊用途;D项中小杜将电吹风的功能固着了“吹干头发”,却没想电吹风也有“吹干衣服”的特殊用途,属于功能固着。故选D。
2、单选题 灵感: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下列诗句可以形象说明 灵感的一项是_____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由定义,灵感是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性,在其出现之前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B、C、D三项都没有体现出“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性”这一点。A项中“山重水复”表明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柳暗花明”又表明突然出现,因此符合定义。
3、单选题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基本建立。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对城市化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 大批的农民迁移到城市,由农民变为市民
B: 农民进城的数量越来越多,就说明城市化率越高
C: 农民进城越多,这个地方的社会发展越先进
D: 农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程度越高,这个地方的社会发展越先进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本题是“属于型”。要求从四个备选项中找出属于“城市化”的一个选项。分析定义可知,要归类于“城市化”,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2)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A项所说:大批的农民迁移到城市,由农民变为市民(隐含: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很好地体现了“城市化”的内涵,属于“城市化”。所以,正确选项是A。
4、单选题 以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的存在和目标物的稀缺为前提的,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就是竞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竞争关系的是:_____
A: 2009年世界斯诺克英国锦标赛,丁俊晖以10︰8战胜希金斯,获得冠军
B: 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度有100余万人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C: 2009年12月9号,拜仁慕尼黑队以四比一战胜尤文图斯队,获得欧冠小组赛的出线权
D: 公司的联欢晚会上,大家开展了歌曲联唱活动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根据题干信息,竞争的主体是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客体是稀缺的目标物,要件是对一个共同目标的额争夺,D项没有体现“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5、单选题 证实性偏见是指过于关注支持自己决策的信息。当我们在主观上认为某种观点正确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而忽略掉那些可能推翻这一观点的信息。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证实性偏见的是_____。
A: 小张前天夜里梦见自己的钱包被偷,昨天钱包真的被偷了;昨晚他又梦见自己被车撞,结果今天一整天没敢出门
B: 小张总觉得室友最近的表现很反常,好像出什么事了,第二天公安局的人找到小张询问情况,证实了他的猜测,室友被扯进了一起盗窃案
C: 自从小王产生辞职的念头以后,总觉得经理处处刁难他,甚至看不起他,就连经理和他开个玩笑,都认为是对他的嘲笑
D: 小林今年未考上重点大学,他明知是因为自己实力不够,但他总是对同学说:"要不是考试前患了感冒,我肯定考得更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定义的关键词有“寻找那些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主观上认为某种观点正确”、“忽略掉那些可能推翻这一观点的信息”。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B项没有体现“寻找那些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C项“总觉得经理处处刁难他,甚至看不起他”体现了“主观上认为某种观点正确”,符合题干定义。D项“明知是因为自己实力不够”、“要不是考试前患了感冒,我肯定考得更好”观点不一致,不符合“主观上认为某种观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