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1977年,球王贝利对我国台湾的球员说:“你们球员的技术不错,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太爱长传。当自己队友在有利位置时长传过去,当然不错,但自己有能力迫近球门时,更应把握机会单刀直入,假使人人都希望传给队友进攻,都不愿在必要时独担大任,又怎能进球?自己见机带球进攻,不是出风头,而是独立作战的表现。”上述这段话的意思是_____。
A: 很多时候,成功的人都是最优秀的人,而不是错过时机的人
B: 很多时候,成功的人并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最会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人
C: 一个人的成功,与他人合作很很重要
D: 坚定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和选项知该题属于非典型的隐含主旨题。本段说的是球员应该在必要时勇敢的独担大任,适度引申即为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勇敢地去做,D选项“坚定的自信”与文中说的“必要时独担大任”一致。A项“成功的人都是最优秀的人”太绝对;B项“表现自己”与文意不符,文中说“自己见机带球进攻,不是出风头”;C项说的是合作的重要性,不是文中强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有异”。这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所以,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文明的趋向,却是“求同”。因为文明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而只有人类共同的价值,才最有价值。由此可见,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已的“文化航母”。根据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观点是_____。
A: “求同”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
B: 文化对“异”的包容程度要宽于文明
C: 世界文明存在着不同价值取向
D: 文化即使融合也难以消除差异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前两个分句比较了文明和文化在差异性上的不同表现。文化“必定有异”、“必须存异”,而文明“难免有异”、“可以有异”,对比可知文化对差异的包容度比文明要高,文化的差异是必须的,难以消除的,据此判断B项、D项正确。从最后一句可知,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是把握共同价值,兼收各民族文化。前文说共同价值是人类共有的,在文明的背后,不是A项所说“求同”,因此A项“根本”这个定性不能由文段推出。故正确答案为A项。
3、单选题 “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以下不属于“和合”思想在中国历代对外交往上的表现的一项是_____。
A: 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B: 历代王朝在建立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
C: 鼎盛时期的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
D: 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从文段的意思来看,“和合”思想强调的是包容与和睦,D项中的“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没有体现出和睦之意,因而不是“和合”思想的表现。A项的“开放和包容”、B项的“止戈息武”和“协和万邦”、C项的“睦邻友好”都能够体现“和合”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_____。从前写文章的人说到义理时,往往只是指“古圣先贤”已经说过的道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虽然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南针,然而也不能把它当成教条。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而是从具体材料引出的正确的结论。填入_____最恰当的是_____。
A: 在这点上,我们讲义理,显然是和前人的说法在原则上不同的
B: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鲜明和力量,就在于它是从实际出发的
C: 有些人是提出了一些材料和观点,然而他们并不能通过这些材料使人信服地承认他们的观点
D: 教条主义者认为可以用普遍真理和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语句填空解析本题考查语句填空。括号后的句子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句说的是从前写文章的人认为的“义理”——“古圣先贤”说过的道理;第二、三句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为例,说明在我们眼里的“义理”——从具体材料引出的正确结论。显然,文段是在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对比,空白部分应填入说到两种观点,并有“引出讨论”作用的句子。A项对整个文段起到了总领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B项没有提到后文的两种观点,不全面,故不选;C、D两项填入括号处会造成语意不连贯,也排除。
5、单选题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的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法国,他要报考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还是未被录取。作者接下来可能介绍的是_____。
A: 考试的详情
B: 未被录取的原因
C: 巴黎音乐学院的历史
D: 考试后的遭遇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接语选择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接语选择题。重点在开头“很久以前”,表明文章开头是要讲一个挪威青年考试失利的故事。而后的叙述已经完整表达了事情的经过,如果要继续讲C项“巴黎音乐学院的历史”、B项“未被录取的原因”、A项“考试的详情”三项中的一个,就应该在叙述到这个位置停止,专门详细说,而不是都略讲完,最后再画蛇添足详细说其中一个。可见前述三项都是这个故事背景中的一部分,接下来会进一步叙述考试之后发生的事情,故正确答案为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