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有不少人在三五少年时,见到中老年人的世故和冷漠,(对)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无动于衷,实质上是怯懦或倦怠却故作有修养的高明状深为不满,暗暗立下誓约乃至公开宣称:我将来绝不愿这样,要把青春的锐气保持到暮年。句中“对”这个介词所管的对象是_____。
A: 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无动于衷
B: 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
C: 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无动于衷,实质上是怯懦或倦怠却故作有修养的高明状深为不满
D: 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实质上是怯懦或倦怠却故作有修养的高明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代词指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联系上下文,可知不满的对象是“明知应加斥责、诛伐……高明状”,这也就是“对”这个介词所管的对象。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代词指代
2、单选题 人有一种记忆叫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的细菌或简单有毒物质做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人的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记住侵入人体的外来细胞
B: 淋巴细胞能够把侵入血液的有毒物质粘住,并阻止它们进入其他器官
C: 人的血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富有牺牲精神的细胞
D: 人具有免疫记忆,只要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的对应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A项是偷换概念,文中说“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A项则用“记住”换掉了“消灭”。使吞噬细胞的职能内涵发生变化。B项偷换概念中的程度加重,省略了“简单”一词,使淋巴细胞作用的外延无限地扩大。C项中的副词“都”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符合文中对富有牺牲精神的细胞所限定的外延,是正确的。D项偷换条件,连词上,把选择的“或”换成了表并列的“和”。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细节判断
3、单选题 (2005年海南)近几年来,广电总局方面很少到新闻出版总署申领“新闻记者证”,这使得中央电视台的很多新记者也没有“新闻记者证”。 “这”在这段话中指的是_____。
A: 中央电视台
B: 广电总局方面很少到新闻出版总署申领“新闻记者证”的现实
C: “新闻记者证”
D: 新闻出版总署不申领“新闻记者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代词指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此处的“这”应该指近几年来,广电总局方面很少到新闻出版总署申领“新闻记者证”这种现象。所以,本题属于B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代词指代
4、单选题 虽然某些防火建筑的主要部分都由耐火材料建成,但却可通过门厅和其他通道里的易燃材料使火势蔓延以致完全被摧毁,这些建筑甚至可能由于金属梁、柱的坍塌而遭到严重的结构破坏。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某些防火建筑_____。
A: 可能会遭到火灾的严重破坏
B: 拥有特殊结构的走廊和门厅
C: 各种设施的保护不如一般建筑
D: 受火灾引起的损失小于因金属支撑物坍塌所致的损失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理不当,在表示转折的“虽然……但……”构成的句式中,强调的侧重点一般是“但”后面的内容,本段话主要是说明火势可以通过门厅及其他通道里的易燃材料蔓延,使得建筑物由于金属梁、柱的坍塌而造成严重的结构破坏,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细节判断
5、单选题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括号内“他们”指的是_____。
A: 柏树
B: 翠竹
C: 松树
D: 柏树和翠竹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代词指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联系上下文,从该句话最后“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可知“他们”是指松树。所以,本题属于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代词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