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l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流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l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_____ (1)讯号的波长是宇宙间极为普通的 (2)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3)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4)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5)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 (1)(3)
B: (3)(5)
C: (2)(4)(5)
D: (1)(2)(4)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理不当,(1)句强调地球外文明很有可能用波长21厘米的极为普通的电波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2)句强调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它们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4)句强调讯号十分强大,这有可能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其它(3)(5)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所以,本题答案为D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细节判断
2、单选题 中国银行监督会负责人指出,赋予银行业监管机构相关调查权,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查处银行违法案件,保护银行及客户的资金安全,有利于防范银行业风险和保持银行业稳定,实现银行业监管目标。它符合发达国家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趋势,也是借鉴国内相关监管机构成功经验的结果。概括上述语句所表述思想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
A: 银监会的成立具有很多好处,也是国际上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趋势。
B: 赋予银行业监管机构相关调查权,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查处银行违法案件。
C: 赋予银行业监管机构相关调查权,有利于防范银行业风险和保持银行业稳定,实现银行业监管目标。
D: 银监会的成立是借鉴国内相关监管机构成功经验的结果。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理不当,材料介绍的是“赋予银行业监管机构相关调查权”的意义,排除A和D。“及时发现并查处银行违法案件”也属于“防范银行业风险和保持银行业稳定”,故比较B和C选项,C更符合题干。所以,本题答案为C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细节判断
3、单选题 虽然某些防火建筑的主要部分都由耐火材料建成,但却可通过门厅和其他通道里的易燃材料使火势蔓延以致完全被摧毁,这些建筑甚至可能由于金属梁、柱的坍塌而遭到严重的结构破坏。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某些防火建筑_____。
A: 可能会遭到火灾的严重破坏
B: 拥有特殊结构的走廊和门厅
C: 各种设施的保护不如一般建筑
D: 受火灾引起的损失小于因金属支撑物坍塌所致的损失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理不当,在表示转折的“虽然……但……”构成的句式中,强调的侧重点一般是“但”后面的内容,本段话主要是说明火势可以通过门厅及其他通道里的易燃材料蔓延,使得建筑物由于金属梁、柱的坍塌而造成严重的结构破坏,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细节判断
4、单选题 1995年,美国的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 “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
A: 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 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 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 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考生划分句子成分的能力。“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可提取句子主干为“未发现电波源。”“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作“电波源”的定语。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
5、单选题 (2009年四川)世界中,中微子一直是一个无所不在而又不可捉摸的过客。中微子产生的途径有很多,如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超新星的爆发,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的撞击,以至于地球上岩石等各种物质的衰变等。尽管它可能是构成我们所在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之一,但由于它穿透力极强,而且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它是基本粒子中人为所知最少的一种。对“中微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 中微子在微观世界中无所不在
B: 恒星内部的核反应是中微子的产生途径之一
C: 中微子是构成我们所在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
D: 人类对中微子所知甚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文段均是围绕“中微子”进行的论述,关键在于判断其表述的准确性,根据文中首句“中微子一直是一个无所不在而又不可捉摸的过客”一句可知A项表述正确;根据文中“中微子产生的途径有很多,如恒星内部的核反应”一句可知B项表述正确;根据文中尾句“它是基本粒子中人类所知最少的一种”,可知D项表述正确。而文中“它可能是构成我们所在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之一”一句可知C项表述有误,将“可能”删去,使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表述。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