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下列表述最能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_____。
A: 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持的恒心
B: 读书要和实践相结合
C: 读书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D: 要爱看书、勤读书和善读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主旨概括题。材料讲的是领导读书的三个境界:首先是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即要爱读书;其次是勤奋努力读书,即要勤读书;再次是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即要善读书。所以最能概括材料的是D选项。ABC选项都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是片面表述。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林语堂曾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自许,他的文化思想信仰也以“博以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为旨归。这种文化观念之形成,当然有许多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但我认为这与蔡元培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_____。
A: 林语堂是一个颇为自负的文化人
B: 林语堂于东、西方文化皆有很深的造诣
C: 林语堂和蔡元培关系密切
D: 蔡元培是林语堂文化观念形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材料首先讲述了林语堂的文化观念,接着用转折词“但”引出材料的重点,即林语堂文化观念的形成,与蔡元培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所以D项正确。A项“自负”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B项是转折之前的内容,不是材料想表达的重点;C项“关系密切”表述含糊,不明确。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文化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群落、文化圈、甚至类似食物链的文化链。他们互相关联成一张动态的生命之网,其作为人类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具有自身的价值,为维护整个人类文化的完整性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段文字主要表明_____。
A: 人类文化实质是一种动态的生命体
B: 人类文化的聚集类似于生态的系统
C: 人类文化本身就像一个生态系统
D: 人类文化相互关联组成动态网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人类的每一种文化聚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群落、文化圈、文化链,这些文化构成动态的网并发挥作用。D选项完整概括了文意,正确;A选项“实质”、B、C选项“类似于/像生态系统”过于空泛,在材料中并不能得出来。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其实对于人生、道德、审美以及社会的解释,并无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提出问题的冲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这种历史需求的,便是所谓的“恰当学术”。你可以嘲笑胡适浅薄,称其提倡的实验主义颇为浅陋,甚至不如学衡派所推销的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精细,但没用,后者就是不如前者适合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趣味。以上文字是在阐述:_____
A: 现实与理论的关系
B: 实验主义与新人文主义的关系
C: 时代与学术的关系
D: 人生、道德、审美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为主旨概括题。第一句通过“对于人生、道德、审美以及社会的解释,并无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引出下文的进一步解释和完善“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提出问题的冲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下文中的“恰当学术”是对上文中“提出问题的冲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解释。最后一句为举例论证,表明学术是与不同时代的历史需求紧密相联的,即“满足这种历史需求的,便是所谓的‘恰当学术’”。文字主要讲学术与时代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A、B选项文字中并未涉及,故排除;D选项为干扰项,第一句的作用只是引出下文,并非文章的主旨,在文章的后面并未涉及“人生、道德、审美以及社会”,故排除。
5、单选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
A: 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
B: 教师应讲授学习的过程
C: 教师应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D: 教师教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此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属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式的分总结构。文段结尾处指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换言之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故C选项正确。其他三项都表述片面,没有抓住文段的重点。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