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慈善行为是指私人或社会团体基于慈悲、同情、救助等观念,为灾民、贫民及其他生活困难者举办的施舍、救助活动的统称。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慈善行为的是_____。
A: 国家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公费医疗
B: 社会给失业人员提供失业保险
C: 国家给所有退休军人提供生活保障
D: 红十字会向灾区人民发放生活救济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定义的关键点在于(1)对象为灾民、贫民(2)基于慈悲和同情(3)活动是施舍性质的。只有D项符合,B项失业保险并不是施舍救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D。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个人责任的强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识。
2、单选题 重婚是指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离婚手续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或者没有登记结婚而与他人同居而构成事实上的婚姻关系的,以及未婚男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属于重婚的是_____。
A: 甲乙离婚后又自愿恢复夫妻关系而同居
B: 甲在离婚期间与未婚的乙领取了结婚证书
C: 甲在离婚后与未婚的乙登记结婚并生有一子
D: 甲在不知乙已婚的情况下与其结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该定义提到三种属于重婚的情况:一是“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离婚手续又与他人登记结婚”,二是“有配偶的男女没有登记结婚而与他人同居而构成事实上的婚姻关系”,三是“未婚男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已办理离婚手续,且是自愿恢复夫妻关系,不属于重婚;B项甲和未婚的乙领取结婚证时,正处于离婚期间,说明还没离婚,因此属于重婚;C项甲是婚后和未婚的乙登记结婚的,不属于重婚;D项甲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已婚的乙结婚的,因此不属于重婚。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高度。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同理心的是_____。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C: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D: 物我两忘,心无旁鹭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B项“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是指将自己假设经历这样的事情,来感受出真实想法;C项“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指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A、B、C三项均符合关键词。D项“物我两忘,心无旁骛”体现了主体与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不存在“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2009年秋季福建省2009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具有以下特征:(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的利害有关;(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4)妄想的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下列所描述的症状可以被判断为妄想的一项是_____。
A: 小王最近总是反复思考“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虽然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可是就是无法把这个问题从脑子里清除掉
B: 丽丽最近感到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周围好像舞台背景,树木、房屋好像纸糊的一样,毫无生气
C: 老张最近总是在家中听到有人在门口骂他,尽管老伴告诉他说自己什么都没听到
D: 因为自己的腹部有一块椭圆形的胎记,小李认为自己是拥有超能力外星人的后代,尽管听到的人都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可他自己却深信不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根据定义,A、B两项不符合“坚信不疑”,并且没有现实根据,更与本人无关。C项不能体现“坚信不疑”,也不能从描述中看出是否有现实依据。D项符合定义所有要素。考查点:判断推理>定义判断>心理类
5、单选题 预谋故意:指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下列不属于预谋故意的是_____。
A: 某甲与其妻关系不合,趁其熟睡之时将其勒死,然后毁尸灭迹
B: 某人为了争夺权位,处心积虑地设计一个圈套,将自己窃取公司情报的罪行栽在同事身上,排挤其出公司
C: 某会计“故意”忘了锁门,以至于财务室被窃,他却分得不少钱
D: 一刑满释放的青年在夜路上发现一年轻女子,遂起不良之心,将其强奸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行为”。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D项刑满释放的青年的强奸行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不符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行为”。A项“趁其熟睡之时将其勒死,然后毁尸灭迹”、B项“处心积虑地设计一个圈套”栽赃给其他人、C项某会计监守自盗的行为均符合“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行为”,符合预谋故意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