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各种产业培养劳动力。学生接受完职业技术教育后就直接进入劳动队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和市场经济有较直接的关系,它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调剂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等。当然,也有诸如师范、卫生、艺术、体育等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规划和发展。对这段话正确理解的一项是_____。
A: 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B: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先应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
C: 师范、卫生、艺术、体育等个别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联系
D: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多数专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发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文段主要论述了职业技术教育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两者间的关系。但是,由“当然,也有……”这一表述可知后者不如前者关系大,只有部分特殊专业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规划,故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大多数专业的发展是和市场需求有关系,D项正确。文段同时论述“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两个因素,但并没有提及市场是决定性因素,A不选;文段也没有提到要“首先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B也不选;原文说的是有些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联系”,而不是没有任何联系,C也不选。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____的道理就能做到。填入划横线部分最适当的一项是_____。
A: “谦受益”与“满招损”
B: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 “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 “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语句填空解析此题考查语句填空考点的语句衔接题。全文意思是说学习悖论表现为“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和“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就能做到”表明这个古语是来解决悖论的。只有选项B符合意思,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所以要“知其然”;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还要知其原理,即还要“知其所以然”。A项是说谦虚与骄傲的后果,与知不知道学习内容无关;C项两句话都是说“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不能破解悖论;D项是说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亦不能破解。故正确答案选B项。
3、单选题 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_____。
A: 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
B: 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
C: 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D: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主要论述的是出台经济政策后,政府不能因为受到“某些利益集团的抵制”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B正确。A、D项未把握重点,“阻力”和“调控能力”分别是引出问题和加强论证文中观点的元素,并非文段主旨;C项偷换时态,文段中讨论的是“经济政策出台后”的事情,不是“制定经济政策时”的事情。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中国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典型,其组织与运用截然不同,然秦汉型又何以变为隋唐型,则由魏晋南北朝三百数十年间政治社会情势之积渐演变有以致之,非出某一人物之特意革创者。故魏晋南北朝时代之制度,其本身虽不成一典型,然欲观秦汉制度如何没落,隋唐制度如何新生,则必当于此一纷乱时代求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意义重大
B: 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发展脉络较为模糊
C: 魏晋南北朝是秦汉与隋唐的过渡时期
D: 政治制度的沿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通读文段可知,魏晋南北朝作为秦汉和隋唐两个时代的过渡,要研究“秦汉制度如何没落,隋唐制度如何新生”这一问题,那么“此一纷乱时代”是不可或缺的。表明了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重大意义。故正确答案为A。
5、单选题 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仿佛也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下列不能从这段话中得出的一项是_____。
A: “我”曾经阻止过“他”正当的游戏行为
B: “我”为自己二十年前的愚蠢行为感到愧疚
C: 二十年后“我”的忏悔对于“他”已无实际意义
D: “我”在小时候也没放过风筝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从材料“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可以得出“我”曾经阻止过“他”正当的游戏行为,A项正确。从“精神的虐杀”、“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坠下去”可以体会出“我”为自己二十年前的愚蠢行为感到愧疚,B项正确。从“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以及“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可知,二十年后“我”的忏悔对于“他”已无实际意义,C项正确。D项属于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