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____的特征。_____
A: 基本
B: 唯一
C: 本质
D: 突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首先排除“唯一”,“三个有利于”标准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特征。“突出”有明显的意思,“根本”是指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基本特质。结合句中的”综合高度“,选“本质”最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B: 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C: 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D: 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成语填空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语境搭配。先看第一个空,题干的意思是许多前辈对诗歌翻译理论的见解是非常准确、鞭辟入里的,是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B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符合语境。A项“真知灼见”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D项“远见卓识”指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A、C项都不能体现出鞭辟入里,不能磨灭之意。C项“不易之论”指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但常常用来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也不符语境。所以排除A、C、D三项,选B。再看第二个空,题干意思是很多人对于“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B项“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符合语境。验证B正确。A项“各执一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C项“各执己见”指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A、C项都常用于有对手的辩论中,不符语境。D项“众说纷纷”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不能体现出立场、角度等方面。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一次同余论”的研究有__的独创性和继承性,“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容__的。正因为这样,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为“中国剩余定理”。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完全 否定
B: 明确 忽视
C: 绝对 动摇
D: 明显 怀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对象搭配的辨析与填空。先看第一个空,独创性和继承性在某种程度上时互相矛盾的概念,“完全”或“绝对”的继承性常常意味着并非完全或绝对独创,由此可排除A、C项。由“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可知,“大衍求一术”在数学界的崇高地位是公认的事实,因此对其地位的看法应该是“不容怀疑”的,而非“不容忽视”。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经过墨子及其弟子们的毕生努力,《墨经》终于脱稿成书。在那古奥的外表下,数学、力学、光学等科学知识__其中,一些概念定义和科学发现与西方近代科学十分__,闪耀着惊人的智慧之光。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散布 接近
B: 汇聚 吻合
C: 罗列 相似
D: 融合 对应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第一空《墨经》毕竟不是物理学的著述,“数学、力学、光学等科学知识”出现于《墨子》中的情形应该是分散在各处,而非“汇聚/融合/罗列”,只有“散布”最为恰当。第二空“西方近代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远在战国时期的《墨经》对一些科学知识的阐述只能“接近”近代科学,不可能完全“吻合”。“相似”并不代表是一回事,光有“对应”也不能体现它的伟大。故正确答案为A。标签近义实词
5、单选题 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____。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____的所在。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是_____。
A: 界限 举世瞩目
B: 界限 举足轻重
C: 范畴 举足轻重
D: 范畴 举世瞩目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考点混搭填空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混搭填空。“范畴”指类型、范围,“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题干中说的“经济交流”是种范围或领域,而不是分界,因此第一个空应选择“范畴”。再看第二个空,“举世瞩目”是说全世界都注目,形容影响很大;“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题干中说的是当今“丝绸之路”所经地带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此空格内应填入“举世瞩目”。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