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老子》的整个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心概念“道”而展开的,然而《老子》的七十三个“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统一,却有不同的意义。有些地方“道”是指世界存在的根源,有的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的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这反映出“道”一统的人生观。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指_____。
A: 形而上学的本体
B: 事物的一种法则
C: 人生的一种准则
D: 事物规律和人生准则的结合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道”,包括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中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是具有“根源”性质的,而不是指具体的某个,A项中的“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而其“本体”正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即为“道”。B、C两项中的“一种”说法太过具体,无法从中衍生出更多,排除。D项为BC两项的结合,虽然范围有所扩大,但还不足以包括“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入出悲声,这种内心感情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呢?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人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的句意是_____。
A: 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B: 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境,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C: 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D: 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境,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人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谈的是“字体”“象形”的问题,即字须摹拟物的形象,而不是谈作者心境的问题,所以B、D排除;“运用合度”指写的字要合乎构字的原则,而不是把握分寸的问题,所以C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据此,洪堡提出了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②这不符合常理③早在8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洪堡就发现,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米左右④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提升,相当于把“火炉”升高了⑥由于赤道地区热量较高,高山雪线通常应该从赤道向两极递降,到极地附近降至海平面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
A: ③②⑥⑤④
B: ③⑤④②⑥
C: ⑥②③⑤④
D: ⑥②③⑤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语句排序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语句排序题。观察各选项和题干,⑥后不可能紧接②,因为⑥的叙述完全符合常理,排除C、D。再看如果③作为首句的话,紧接②就很符合逻辑。②句中的“这”指代赤道雪线比中纬度的低这一不合理现象。只有A项是这一顺序,按照A项读一遍原文也符合行文逻辑。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先行国家的行政重心逐渐向社会福利管理转移,它们的人口基础管理,普遍形成了一种以“人口服务”为主的新体制。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表现形式也是人口服务。它将管控寓于服务之中,而不是相反。我国社会转型的人口管理,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调整。以下表述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_____。
A: 我国的人口管理应确立人口服务的管理宗旨
B: 人口管控与人口服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
C: 先行国家的人口管理转型是行政重心转移的结果
D: 人口管理的新体制通过人口服务实现人口管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知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章主要介绍了先行国家逐步的行政重心逐步将管控寓于服务之中。由文段最后一句话“我国社会……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调整”可知A项正确。由文段首句“行政重心向社会福利管理转移,人口管理转向以为人民服务为主的新体制”,由此可知C项正确。文段中提到“以人口服务为主的新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由此可知D项正确。由整个文段可知,“人口服务”是手段,在“人口服务”过程中实现“人口管控”,因此“人口服务”和“人口管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B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 数学方法是西方科学中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方法,严谨和精确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严谨和精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方法带来的。科学要求各种概念尽可能被定量且能以一定的精确性加以检验。定律和定理的精确性体现在它的数学表达上,实验测定值与定律和定理的数学推定值二者的符合或接近,是定律和定理得以成立的主要依据,也是定律和定理令人信服符合或接近,是定律和定理得以成立的主要依据,也是定律和定理令人信服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一门学科如果不能“数学化“,就算不得精确学科,或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学科。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念最准确的是_____。
A: 数学的魅力在于严谨和精确
B: 数学表达使定律和定理更精准
C: 数学化是衡量科学成果的标准
D: 数学方法是使科学精准化的手段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为表面主旨题。文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为主旨句,然后展开论述,而最后一句是对主旨的同义表达,D项描述最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D。A项只是主旨的一个方面,不够全面;B项同样也是原文主旨的一方面,概括不全面;C项属于偷换概念,数学化可以用来衡量学科,而不是科学成果,表述过于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