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针对我国公民出境游中一些不文明行为,2013年7月31日,中央文明委在京召开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的电视电话会议。同日,国家旅游局推出多项措施,旨在提升中国公民文明道德素质,努力避免出现不文明旅游行为,促使游客以良好的言谈举止展现文明中国礼仪之邦的风采。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文段标题的是_____。
A: 中央文明委针对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召开会议
B: 我国着力提升公民出境游文明素质
C: 国家出台多项措施治理公民文明道德素质
D: 改旅游陋习,做文明公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A项只是对文段第一句话的概括;C项扩大了范围,文段主要是针对国人 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D项也不全面。只有B项最适合为本段文字的标题。
2、单选题 汉语西文字母词被汉语词典收录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收录字母词早已是汉语词典和工具书编纂的惯例和通行的做法。1903年出版的《新尔雅》在正文中收录了“X光线”一词,这是汉语词典首次收入字母词。在辞书史上,这部词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部新语词词典,它虽然还不是纯粹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词典,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这段文字介绍《新尔雅》的目的是:_____
A: 总结西文字母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收录规律
B: 说明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早有先例
C: 论述其对于近代以来辞书编纂的影响
D: 探讨汉语词典收词规律的历史演变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的历史已有100多年,然后以《新尔雅》中“X光线”一词的收录为例,说明这是汉语词典第一次收录字母词。由此可知,文段介绍《新尔雅》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早有先例。故正确答案为B。【来源】人民网 2012年10月15日 《百年历史:字母词入典知多少》考点:隐含主旨题
3、单选题 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 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 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 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材料首先说很多跨国企业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以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材料的重点,即运用“中国元素”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简单的模仿,更需要在文化上理解和尊重“中国元素”。所以材料主要想说明的就是理解文化内涵是成功运用“中国元素”的前提。D项表述正确。A项是由转折词“但”之前的内容引申得来的,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重点;B项“适可而止”在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来;材料重点是在“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元素”,而不仅仅是“彰显文化特色”,所以C不选。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1977年,球王贝利对我国台湾的球员说:“你们球员的技术不错,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太爱长传。当自己队友在有利位置时长传过去,当然不错,但自己有能力迫近球门时,更应把握机会单刀直入,假使人人都希望传给队友进攻,都不愿在必要时独担大任,又怎能进球?自己见机带球进攻,不是出风头,而是独立作战的表现。”上述这段话的意思是_____。
A: 很多时候,成功的人都是最优秀的人,而不是错过时机的人
B: 很多时候,成功的人并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最会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人
C: 一个人的成功,与他人合作很很重要
D: 坚定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和选项知该题属于非典型的隐含主旨题。本段说的是球员应该在必要时勇敢的独担大任,适度引申即为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勇敢地去做,D选项“坚定的自信”与文中说的“必要时独担大任”一致。A项“成功的人都是最优秀的人”太绝对;B项“表现自己”与文意不符,文中说“自己见机带球进攻,不是出风头”;C项说的是合作的重要性,不是文中强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客观地说,“网络民主”较传统民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具有有限性、破坏性。从未来发展看,“网络民主”要成为一种有效、有序、有形的民主形式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此,如何引导“网络民主”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_____。
A: 当前的网络民主还不成熟
B: 传统的民主也具有有限性、破坏性
C: 未来,网络民主可能将成为民主的正式形式
D: 下文可能论及引导网络民主发展的方式方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段总-分结构意在阐述第一句核心句,“但”后面的观点指明“网络民主具有有限性、破坏性。”B选项说“传统民主”也有有限性和破坏性,这个意思并无法从文中推断出来。“传统民主”在这里仅仅是对比对象,核心还是说“网络民主”。由原文“网络民主具有有限性、破坏性”可以推出A项表述;原文第二句提到未来网络民主成为民主的正式形式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过程,但这也说明未来这是可能实现的,故C项符合文意;文段最后一句的关键是“如何引导网络民主发展”,由此可知下文可能接着说引导网络民主发展的具体方式方法,D项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是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