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主办者第一次将参加者集中安置在特意建造的木制房屋中,这就是最早的奥运衬。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为各国参赛人员提供奥运村成了一个传统。从首届现代奥运会到20世纪末,美国是举办现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其中包括4届夏季奥运会和3届冬季奥运会。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原拟在1916年、1940年、1944年举行的第6届、第12届和第13届奥运会被迫取消。按照古代奥运会旧制,凡因故未能举行的奥运会也要在运动史上排下序列。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_____。
A: 奥运村
B: 奥运点滴
C: 被迫取消奥运会
D: 举办现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文段先描述首届奥运会和奥运村,然后描述美国是举办奥运会最多的国家,最后说明了世界大战期间被迫取消的奥运会,所以整个文段是讲奥运的各种常识,故正确答案为B。A、C、D都是文段的一部分,比较片面。
2、单选题 中国的科技进步举世瞩目。2010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但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而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_____。
A: 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已成为科技发展的瓶颈
B: 中国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究基础薄弱
C: 中国的科技实力发展迅猛,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D: 中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为表面主旨题。文段首先指出我国的科技进步举世瞩目,并列举了一系列科技指标的世界排名,随后以“但”来转折指出我国在人才资本贡献率以及关键技术应用上均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可知,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汽车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商品,汽车厂商支持环保事业、进行环保宣传,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环保应当是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但要求汽车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损来做环保,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会持久。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才是长久之策。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_____。
A: 环保与实现企业利润存在矛盾
B: 发展环保事业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
C: 技术革新是解决汽车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
D: 汽车企业应在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环境保护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首先提到了一个矛盾:一方面汽车企业应该支持环保,而另一方面,无利润的支持又难以持久。接下来作者指出了这一矛盾的解决方法,“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即以技术革新来支持环保。由此可知,材料属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总—分结构,其语意重点在于最后的解决方法。C项表述最符合文意。A、B项错误,均未抓住“汽车企业”这一主体词,予以排除;D项为干扰项,只强调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没有提到“技术革新”这一主体词。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1977年,球王贝利对我国台湾的球员说:“你们球员的技术不错,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太爱长传。当自己队友在有利位置时长传过去,当然不错,但自己有能力迫近球门时,更应把握机会单刀直入,假使人人都希望传给队友进攻,都不愿在必要时独担大任,又怎能进球?自己见机带球进攻,不是出风头,而是独立作战的表现。”上述这段话的意思是_____。
A: 很多时候,成功的人都是最优秀的人,而不是错过时机的人
B: 很多时候,成功的人并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最会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人
C: 一个人的成功,与他人合作很很重要
D: 坚定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和选项知该题属于非典型的隐含主旨题。本段说的是球员应该在必要时勇敢的独担大任,适度引申即为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勇敢地去做,D选项“坚定的自信”与文中说的“必要时独担大任”一致。A项“成功的人都是最优秀的人”太绝对;B项“表现自己”与文意不符,文中说“自己见机带球进攻,不是出风头”;C项说的是合作的重要性,不是文中强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尽管通胀预期与现实的通胀还不是一回事,它通过不断积累可以促使通胀发生,而且通胀预期带来的行为将加剧通胀的压力。如果不加以正确管理、引导和化解的话,它都可能被积累放大,形成通胀恐慌,最终导致通胀“实现”。根据这段文字,“通胀预期”与“通胀”的关系是_____。
A: 通胀预期将最终导致通胀
B: 通胀预期可能导致通胀
C: 通胀预期是通胀的前奏
D: 通胀预期带来的行为将加剧通胀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本题可用排除法。材料说的是“它通过不断积累可以促使通胀发生”,用的是“可以”,而非“将会”、“一定”,所以B项表述正确。由此得出A项“将最终导致”、C项“是……前奏”表述过于绝对,所以AC都不选;又因为原文说的是通胀预期带来的行为会加剧通胀的“压力”,而非真正的通胀,所以D项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