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在外打工的张先生,没找到雇主,买了张返程票还剩1元钱。他买了支彩笔和4个包烟的纸箱子,把纸箱子裁成24张纸牌,在车站的出口举着“出租接站牌(2元)”牌子。结果不少人租用了他的接站牌。很快他挣了40元钱,1个月后,他用镀锌板做成的40只可调式“迎宾牌”,每天能挣200元。3个月后,他租了房子,有了帮手。后来又用出租“迎宾牌”挣来的3万元,开了家鲜花店,承揽了鲜花批发业务。就这样,他在1年将1元钱变成了100万元。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_____。
A: 创富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B: 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头脑、有智慧的人
C: 谁的脑子转得快、灵活运用得快,“黄金”就会垂青谁
D: 只要你善于运用知识、智慧,苦干实干,小钱就会变大钱
2、单选题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
对这句话理解无误的是_____。
A: 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 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但是不能缺乏道德
C: 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却不能填补
D: 道德的缺陷,往往会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3、单选题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B: 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C: 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D: 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4、单选题 许多优秀人才仅因在招聘面试过程中的小小失误就失去了良好的工作机会。尽管面试形式多种多样,主考官的提问五花八门,目前尚无万无一失的应试方法可供应聘者借鉴,但以下要点可以使应聘者提高应试能力,提高成功率。
可推知下面的内容是关于_____。
A: 在应聘中主考官提问的各式问题
B: 各种各样的面试形式
C: 一些可供借鉴的应试要点
D: 优秀人才在招聘中失败的原因
5、单选题 鲁迅先生在民国十四年曾经说过:“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我觉得仿佛就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 中华民国不只是一个空招牌
B: 国民革命之后社会并没有多少真实的进步
C: 国民革命之后,君主专制制度依然存在
D: 老百姓被奴役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