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选B。
42. C[解析] 顶数与左底数之和减去右底数等于中间的数。即5+17-6=16;10+13-(-2)=25;23+12-30=5,选项C正确。
43.B[解析] 3×3+63=72,2×2+72=76,6×6+76=112。由此可知本题规律为:一个数的个位数的平方,再加上这一个数本身的和即为后一个数。所以( )=2×2+112=116。因此,正确答案为B。
44.D[解析] 分母组成的数列为:即为二级等差数列,所以( )= = 。因此,正确答案为D。
45.D[解析] 本题规律为an=(-1)n+1•n2,所以( )=(-1)5+1×52=25。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二、数学运算
46. C[解析] 由8.03×1.22<8.02×1.23<8.01×1.24
得:8.01×1.24+8.02×1.23+8.03×1.22<8.01×1.24×3<8×1.25×3=30
8.01×1.24+8.02×1.23+8.03×1.22>8×(1.24+1.23+1.22)=8×3.69=29.52
所以,所求的整数部分为29。故选C。
47. D[解析] 设最小的偶数为x,则这三个偶数依次为x,x+2,x+4,故x•(x+2)•(x+4)=192。用代入法解答。经过验证x=4,则最大的偶数为8。因此正确答案为D。
48.A[解析] 由题意可得妹妹与哥哥岁数差为(24-9)÷3=5(岁),故妹妹现在的年龄为5+9=14(岁)。
49.D[解析] 甲库原来存货占甲、乙两库总数的 = ,取出8吨后,那么甲库余下的吨数占甲、乙两库总数的 ,所以取出的8吨是占甲、乙两库总数的 - ,所以8÷( - )=63(吨)。
50.D[解析] 设蜘蛛有x只,蜻蜓有y只,苍蝇有z只,由题意可得:
故x=5,y=7,z=6。所以蜻蜓比苍蝇多7-6=1(只)。
51.B[解析] 设丙共做x题,则甲做了(3x+7)题,乙做了(2x-4)题,由题意可得:x+(3x+7)+(2x-4)=183,x=30。故甲做了97题,乙做了56题,所以甲比乙多做97-56=41(题)。
52.B[解析] 设硬糖有x块,则奶糖有2.5x块。由“每人2块硬糖,则余下硬糖2块”可得这个班的人数为( )。由题意可得: = ,故x=42,所以人数为 =20(人)。
53. A[解析] 两只蜗牛白天路程差为20×5-15×6=10(厘米)。因为最终到达井底,所以蜗牛黑夜下滑的速度为每夜10÷(6-5)=10(厘米)。井深为(20+10)×5=150(厘米)。因此,正确答案为A。
54.B[解析] 如果增加2台机器,工程用时是原定时间的 ,少了 ,所以2台机器是原有机器数的 ,即原有机器是14台。如果减少2台机器,即用14-2=12(台),所用时间是原定时间的 = ,多 ,即 小时是原定时间的 ,所以原定时间是 ÷ =4(小时),由一台机器去完成则需要14×4=56(小时)。
55. C[解析] 四个工厂的职工人数总和的一半是:(1000+700+800+500)÷2=1500(人)。
甲厂500人,丁厂1000人,它们都小于四厂总人数的一半。根据“小靠大”的原则,甲厂附近和丁厂附近都不是车站的最佳位置。甲厂与丁厂要分别向乙厂和丙厂靠,这样丙厂就相当于1000+700=1700(人),乙厂就相当于500+800=1300(人)。再由“小靠大”的原则,1700>1300,所以乙厂应向丙厂靠,即车站设在丙厂附近为最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6.A[解析] 从第1面红旗到第8面红旗,中间有7个间隔,走了8秒;从第8面红旗到第15面红旗,中间同样是7个间隔,如果速度不变,同样需要8秒,所以一共要花8×2=16(秒)才能到达第15面红旗。
57.C[解析] 因为乙车间人数的5倍等于丙车间人数的4倍,所以乙丙两车间人数之比是4∶5,同理,丙、丁两车间人数之比是 ∶ 又丁车间工人如果不退休,那么人数为690÷(1-8%)。设甲车间有x人,于是得x= =720(人)。
58.C[解析] 设原有100吨煤,则含水分14.5吨。又设风干掉水分x吨,由含水量得到 =10%,解得x=5(吨)。故现在这堆煤是原来的 =95%。
59.A[解析] 667=23×29。这个班师生每人种树的棵数只能是667的约数:1、23、29、667。当每人种23棵树时,全班人数应是29-1=28,而28恰好是4的倍数,符合题目要求。以此方法计算,每人种1或29或667棵树时,所得人数不能被4整除,故不符合题目要求。如不会,直接代入计算也可。
60.A[解析] 若圆柱体能完全浸入水中,则水深与容器底面面积的乘积应等于原有水的体积与圆柱体在水中体积之和,因而水深为
=17.72(厘米)
它比圆柱体的高度要大,可见圆柱体可以完全浸入水中。
于是所求的水深便是17.72厘米。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61 B[解析] 仔细观察可发现,依英文字母表的顺序,第一行三个字母间依次相隔4个字母,第二行依次相隔3个,则第三行应相隔2个字母,故答案为B。也可从纵向找规律,第一列三个字母依次相隔5个和4个字母,第二列依次相隔4个和3个字母,则第三列三个字母应依次相隔3个和2个字母,正确答案也为B。
62.A[解析] 注意构成图形的各元素总量不能增加或减少。
63. D[解析] 左边5个图形中,1个黑点和5个黑点都在框架里面,2个黑点在框架外面,1和5是奇数,2是偶数;另外,每个图中黑点数与线段数相加均为5。故下一个图形也应符合这些规律,只有D项正确。
64.A[解析] 这组图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图形中的虚线数目依次减少,第二、第四、第六个图形中虚线数目依次增多。本题正确答案为A。
65.C[解析] 图形折叠后,阴影部分应是相邻的两个面,C项明显错误。
二、定义判断
66.A[解析] 根据定义,结果加重犯罪的实质是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已经超出了基本犯罪的构成结果的界定范围。A项符合这一要求。B、C、D项虽然结果很严重,但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没有超出基本犯罪的构成结果。故选A。
67.C[解析] 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其行为对象是特定的人或事。A项中“人民法院”不是行政机关,B、D两项中的行为对象具有普遍性。故选C。
68. A[解析] A项所述不属于“秘密给付”,不具有秘密性。故正确答案为A。
69.C[解析] C项所述“格律”并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故正确答案为C。
70.C[解析] C项中的“律师”与定义中的主体“律师”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71.D[解析] 本题C项迷惑性较大,作息时间属于活动方式的一种,而D项中的“发挥作用”在定义中则无据可循。故正确答案为D。
72.B[解析] A、D项所述并未违反规章制度,C项是故意伤害。故正确答案为B。
73.B[解析] A、D项所述不符合定义中的“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C项不符合定义中的“合法性”,而属于“合理性”。故正确答案为B。
74.D[解析] D项不属于“行政管理中”,故答案选D。
75.D[解析] D项所述不能有效地达到行政目标,也不属于定义中的“灵活运用”和“手段、技巧和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