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A: “财政预算内资金”逐年增加
B: “其它资金”逐年增加
C: “财政专项资金”逐年增加
D: “财政专项资金”的比重逐年增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2、单选题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出的是_____
A: 2012年城镇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城镇女性人口数量
B: 2012年本地农民工的增加量小于外出农民工的增加量
C: 在不存在人口跨境流动的前提下,2026年中国大陆人口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数最多比2012年多22287万人
D: 2012年乡村人口转移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的数量最多不超过1434万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A选项,根据常识可知正确,但并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本说法不对;B选项,增长量比较只需比较现期量×增长率即可,明显前者大于后者,故本说法不对;C选项,该选项设置了一个转化点,2026年相对2012年过了14年,其中1-14岁的区间转化为15-59岁的区间,这部分应少于0-14岁区间的22287万人,结合45-59岁区间转化为60岁以上区间,则必少于22287万人,故该说法正确;D选项,此时没有考虑出生和死亡人数,如果乡村人口中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则转移为城镇人口应多于净减少人口1434万人,故该说法不对。综上所述,本题选C。
3、单选题 到2004年底,北京市各区县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前五位的区县占第三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_____。
A: 68.0%
B: 61.5%
C: 55.9%
D: 47.5%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比较能力。从所给表格中可以发现:到2004年底,北京市各区县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前五位的区县分别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西城区和东城区,将其比例相加即可得到所求结果。所以选择A选项。
4、单选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对某企业工时利用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实行44小时(每周)工时制和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前,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也就是说有15%的制度工时没有被利用。其中缺勤占去50%,停工占去40%,非生产性工时占去10%。实行40小时(每周)工时制并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都有所下降,其中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分别为1.6小时和0.4小时。实行40小时工时制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_____。
A: 80%
B: 90%
C: 20%
D: 10%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实行40小时(每周)工时制并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所以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5%=90%。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5、单选题 与2000年相比,2005年产品合格率_____。
A: 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B: 约减少了3个百分点
C: 约提高了4个百分点
D: 约减少了4个百分点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直接计算。2000年产品合格率:7655÷9705×100%=78.9%,2005年产品合格率:9478÷l2544×10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