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片段阅读综合》(2017年最新版)高频考点强化练习(六)
2017-02-24 14:58: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戏剧和书法篆刻家使用的繁体字等小众文化产品,正面临阵地锐减、影响下降的处境。这样的表现,从技术层面说,并无大的问题,因为实用主义统治的时代,那些已经不甚实用的东西,可以退出技术的范畴,但是,从文化产品的延续性而言,那些被动辄几千年中国文明史检验了的文化,它绝不能不为人知,也不能只由书法家、戏剧家等专门人士扛着,如果最后的结果即是这样,那么终会曲终人散,留下一段段文化悲剧。下列属于文中“文化悲剧”的是_____。
A: 大量历史文物流失海外
B: 繁体字被简体字取而代之
C: 多种民间曲艺面临失传困境
D: 少数民族生活被现代生活同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词句理解题。根据“从文化产品的延续性……它绝不能不为人知,也不能只由书法家、戏剧家等专门人士扛着,如果最后的结果即是这样,那么终会曲终人散,留下一段段文化悲剧”这句话可知,所谓“文化悲剧”是指那些小众文化产品只有专业人士扛着,不为大众所知,也就是面临失传。符合这一表述内涵的只有C项,“多种民间曲艺面临失传困境”也是仅由专业的曲艺表演家所了解,而大众对此却越来越不熟知所造成的后果。A项说的是文物流失海外,不符合“文化悲剧”的内涵;B、D项意思大致相同,均属于以前保留的不同样式被现代方式所取代或者同化,而并非“失传”之意,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诗人从生活和大自然捕捉灵感,将语言剪裁成诗;知音的理解和回响,可以使诗的意象和隐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现出来,天地一沙鸥,海上生明月,悠然见南山,经由后人的吟诵品味,其意向更为深化:巴山夜雨,易水悲歌,汉关秦月,江山、风光、人物、诗文相互烘托,转化为跨时空的文化符号,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影响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_____。
A: 诗知音意象
B: 自然灵感文化
C: 生活感情品味
D: 文学符号精神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是表面主旨题。文段首句为并列结构,分别从诗人和知音两个角度谈,诗人创作诗,知音理解诗。第二句列举具体的诗词为例子,说明诗歌的意象及其影响。对应文段,关键词为诗、知音、意象。A正确。B、C项其对应的并不是文段主要内容,故不能选;D项将诗概念扩大为文学,原文的主体只是“诗”,虽然文段提到“丰富了文学的内容”,而这个过程需要知音(理解诗的人)读出诗的意象来完成。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目前国内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分散,既缺乏对个人信息的界定,也缺乏可操作的标准,执法主体缺位,执法力度不足。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难题,业内讨论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保护程度界定,难以区别正当或非法使用个人信息;信息泄露取证,难以确定个人信息是在哪个环节发生泄露;执法力度统一,难以确保多个监官主体执法的宽严尺度一致。因此,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在于_____。
A: 保障信息充分流通的同时避免滥用个人信息
B: 行业自律与政府部门监管相结合
C: 要形成一定程度的执法威摄
D: 要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态度理解题解析文段主要指出了没有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保护个人信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个人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许多人很崇尚言论自由,以为言论自由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实际上,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假如我们观察网络媒体上的有些表达,就会发现它存在着一种极端化的趋势,严谨的人不一定参与表达和讨论,同时网络煤体上有许多非理性的谩骂和恶意攻击等等。结果虽然言论自由了,但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很容易遭到围攻,这不是思想自由,仅仅是言论自由而已。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 思想自由的前提并非言论自由
B: 言论自由将导致思想的极端化
C: 思想自由并不等于言论自由
D: 言论自由不必然导致思想自由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意在”一词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首先提出一些人认为言论自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接着用“实际上”引出自己的观点——“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后文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材料要主要强调的是自己的观点,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言论自由不一定能带来思想自由,并未提及思想自由的前提;B、C项不是材料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利马窦等人的汉化和儒化是为了借助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找到制约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切入口,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有被精深的中学所折服的成分,这在利马窦的中文著述以及与士大夫的酬唱应和之作中可以透出消息。通过以上文字,作者主要想说明的是_____。
A: 汉化和儒化是西方传教士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切入口
B: 利马窦等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他们对之深为佩服
C: 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博大精深,传教士难免不被汉化
D: 利马窦等人既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文段主要描写了利马窦等人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来宣传基督教,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成分的影响。A、B两项都只概括了其中一个方面。C选项偷换概念,原文中说的是“折服”,而不是“被汉化”,故排除C。只有D选项完整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含义,故正确答案为D。



Tags:公务员考试 行测片段阅读综合 题库 行政能力测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图形推理》..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