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在过去的3年中,发生了6架W66客机坠毁事件。面对一幕幕惨剧,人们不由得怀疑W66客机的设计有问题。而制造商反驳说,每次事故调查都说明,事故责任是驾驶员操作失误。上述制造商的话基于以下哪个前提? _____
A: W66的设计不是造成驾驶员犯错,从而导致飞机失事的原因
B: 由于设计错误引起的飞机失事,与由于制造方面的缺陷导致的飞机失事是可以区别 开来的
C: 怀疑W66设计有问题的人并没有查出任何设计问题
D: 对于W66这种类型的飞机,每3年发生6起坠毁事件的事故发生率并不算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的意思,我们可以得知人们怀疑W66的设计有问题,制造商要反驳,就找出与设计无关的证据。而题干中制造商说“每次事故调查都说明,事故责任是驾驶员操作失误”,所以,它的一个前提是,设计与驾驶员操作失误无关,所以,本题选A。
第1题所属考点-逻辑判断
2、单选题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_____
A: 顾恺之《洛神赋图》
B: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 王祯《农书》
D: 李贽《焚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元代王祯《农书》;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明朝李贽《焚书》。
第2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
3、单选题 某班对50名学生进行体检,有20人近视,12人超重,4人既近视又超重。该班有多少人既不近视又不超重?_____
A: 22人
B: 24人
C: 26人
D: 28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容斥原理问题解析根据两集合容斥原理可知,近视和超重的人士共有20+12-4=28人,可得既不近视也不超重的人数为50-28=22人。故正确答案为A。标签两集合容斥原理公式
第3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综合
4、单选题 下列哪项没有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_____
A: 医生用水银温度计给病人量体温
B: 架设电线时,电线杆之间的电线要略有下垂
C: 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
D: 古代人在冬天往岩石缝里灌水,水结成冰后膨胀使岩石碎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D选项中古代人采用冷冻法破碎岩石,是因为水受冻结成冰,体积会膨胀而是岩石开裂,这其中没有运用热胀冷缩原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第4题所属考点-科技常识
5、单选题 小麦:馒头_____
A: 麋鹿:麝香
B: 叶绿体:细胞
C: 乌贼:墨汁
D: 棉花:布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由题意可知,"小麦"是"馒头"的原料。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错误,麝香的原料来自麝鹿,不是麋鹿;B项错误,叶绿体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不是原料;C项错误,乌贼不是墨汁的原料;D项正确,棉花是布鞋的原料。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包容关系
第5题所属考点-类比推理综合
6、单选题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根据九宫格的横行推理路线可知,第一行的封闭面的个数依次是2、3、0,这三个数字满足2+3+0=5,第二行的封闭面的个数依次是1、2、2,仍然满足1+2+2=5。即每一行封闭面的个数相加都是5。那么第三行封闭面的个数仍然是1+2+?=5,从而正确答案是B。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练习
第6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
7、单选题 【例题】根据下列文字,回答1-5题2007年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8.83万公顷,灾毁耕地1.79万公顷,生态退耕2.54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O.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l9.58万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少3.0%。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增加1.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5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农业用水减少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9.5%。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下降1.1%。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有77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亿吨。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5.2亿吨,增长17.4%;精炼铜399万吨,增长13.0%;电解铝1112万吨,增长27.6%;乙烯1048万吨,增长11.4%;水泥13.3亿吨,增长10.5%。2007年人口增长率为_____。
A: 0.52%
B: 0.54%
C: 0.58%
D: 0.62%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少3.0%"。2007年人口增长率为(3%-2.5%)/(1-3%)≈0.52%
第7题所属考点-资料分析
8、单选题 每一届《感动中国》的感动点,实际上都和当年中国特定的大背景相关联,触动了中国公众最敏感的神经,代表了当年最能____公众____,最 能感动中国的力量。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引起 共鸣
B: 打动 心灵
C: 拨动 心弦
D: 震撼 内心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程度辨析和语境搭配。结合语境,横线处所填入的词语也应当能表现出公众的思想感情因受外界事物影响而感动,题干中使用了“触动......神经”和“感动......力量”,表达语意较为细腻,与之最接近是“拨动......心弦”,故正确答案为C。A项,从句式来看,无疑“触动”、“打动”、“拔动”、“感动”更为整齐,排除;B项“心灵”和“神经”对应,不如“心弦”恰当;D项“震撼”放在语境中感情层次不分明。
第8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综合
9、单选题 长为1米的细绳上系有一个小球,从A处放手以后,小球第一次摆到最低点B处共移动了多少米?_____
A: 1+(1/3)π
B: 1/2+(1/2)π
C: (2/3)π
D: 1+(2/3)π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几何问题解析
第9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几何问题)
10、单选题 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尽管有国家的好政策,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这段话主要说明了_____。
A: 黄土高原上经济落后,文化匮乏,和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B: 与其等待国家的政策援助,当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以摆脱贫困
C: 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障碍
D: 解决部分西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是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此题为主旨概括题。根据文段可知黄土高原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不少农民仍未摆脱贫困,因此C项最符合文意。文段中未提及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也没有提到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更没有提到解决温饱问题,A、B、D项均属于无中生有,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第10题所属考点-主旨概括题
11、单选题 隐域性是指自然地理现象在受到局部的地形、水文、土壤、气流、洋流、季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地球表面不按或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分布的特性,它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鲜明,使自然环境变得更具复杂性与多样性。以下属于隐域性分布的是:_____
A: 关汉卿《窦娥冤》中描写的“六月飞雪”
B: 余秋雨所描写的丝绸之路上的“月牙泉”
C: 岑参在诗中所描述的“北风卷地白草折”
D: 电影《木乃伊归来》中所出现的大沙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隐域性的定义要点是:“自然地理现象”,“受到局部的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和“使地带性分布规律不鲜明,使自然环境变得更复杂更多样”。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错误,“六月飞雪”是小说中的虚构现象,非地理现象,不符合“自然地理现象”;B项正确,“月牙泉”是沙漠中的奇妙景观,符合特殊自然环境导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C项错误,“北风卷地白草折”是气候现象,不符合“自然地理现象”;D项错误,“大沙漠”是按地带性规律分布的地貌,不符合“使地带性分布规律不鲜明”。故正确答案为B。考点单定义判断
第11题所属考点-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省部级)
12、单选题 我磕磕绊绊地走在村庄里,似乎仅仅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和喘息。两堵泥墙的夹缝偶尔闪出一条窄窄的小巷,光滑的石板路笔直地伸入纵深之后一折绕走了。巷子尽头的泥墙有一扇小小的石窗,窗内乌黑一片。沿途遇见了若干倒塌的院落,阳光之下芳草萋萋,几堵孤立的残墙缄默不语,两扇开始朽烂的门板黯然歪倒在地。随行的朋友从路上捡起一根竹条,说下一个路口的几条狗十分凶悍。话音未落,一群大大小小的黄狗雄赳赳地冲出来,拥挤在路口伸长脖子狂吠,仿佛他们才是这些房子的真正主人。这段文字最合适的标题是_____。
A: 宁静的村庄
B: 落寞的村庄
C: 孤独的村庄
D: 原始的村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标题选择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标题选择题。由原文可知村中还有狗吠,肯定不是“宁静”的村庄。D项“原始”并未在文中体现。“孤独”指孤立无所依附,“落寞”指寂寞潦倒,由原文“倒塌的院落”、“芳草萋萋”、“孤立的残墙”、“仿佛他们才是这些房子的真正主人”等能感觉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潦倒寂寞的感觉。故正确答案为B。
第12题所属考点-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详细解析)
13、单选题 双面心理: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方面十分投入,加倍努力;另一方面又心生厌恶甚至排斥的矛盾心理现象。下列不属于双面心理的是_____
A: 某集团公司财务部经理唐某,平日加班加点是常事,忙于工作和应酬打点,唐某坦言,负担大得几近难以承受,很想不干,却又一刻离不开
B: 某银行职员小潘对他的朋友说:“说实话,我很累,也很想逃避,可事实上,我们是金融单位,不好有丝毫懈怠,必须全力以赴,一旦出了差错,后果将不堪设想。”
C: 小荣今年将参加高考,最近她已进入了复习的紧张阶段,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不想记公式又不得不记,不想背书又必须背得很熟,不想做题又不得不认真做题
D: 只要经理要小刚做的事,小刚每次都很快地接受任务,有的不费力的事小刚都自己做完,那些卖力的事小刚一般悄悄托同事代他做,有些事经理不催促就先搁在一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解析】题干的关键是“一方面投入“……一方面厌恶”。D项中,小刚的表现说明其对于交给的工作,既没有投入,又没有厌恶。故选D。
第13题所属考点-定义判断
14、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 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 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解析】正确答案为 B。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燃烧大多数要“点燃”,都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项错误;水力发电是水的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又转化为电能的转换过程,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第14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
15、单选题 第四大题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明显提高。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8.1%;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9.6%。2008~2011年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为分布单位:%
A: 2.0%
B: 4.4%
C: 5.2%
D: 8.1%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解析
第15题所属考点-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详细解析)
16、单选题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来自四个国家的五位代表被安排坐在一张圆桌,为了使他们能够自由交谈,事先了解到情况如下:甲是中国人,还会说英语;乙是德国人,还会说汉语;丙是英国人,还会说法语;丁是日本人,还会说法语;戊是日本人,还会说德语,请问如何安排?_____
A: 甲丙戊乙丁
B: 甲丁丙乙戊
C: 甲乙丙丁戊
D: 甲丙丁戊乙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排列组合解析
第16题所属考点-逻辑判断(排列组合)
17、单选题 某单位有50人,男女性别比为3:2,其中有15人未入党,若从中任选1人,则此人为男性党员的概率最大为多少:_____
A: 3/5
B: 2/3
C: 3/4
D: 5/7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某单位共有男性30人,女性20人,要求随机抽出1人,满足此人为男性党员的概率最大,即可使未入党的15人均为女性,故最大概率为30/50=3/5。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概率问题
第17题所属考点-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18、单选题 会议决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_____,同时_____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A: 实行 废止
B: 施行 废止
C: 实行 废除
D: 施行 废除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实行的内容较抽象。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施行的内容较具体。施行内容显得较为具体。可见,第一空应填入施行,排除选项AC。废止: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废止了一个法令(制度)之后,一般应当有一个新的法令(制度)取而代之,但废除一个法令(制度、条约),一般就是因为该法令(制度、条约)已经落后,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或已丧失存在的条件,有必要停止它,并且没有新的来替代它。故正确答案为B。
第18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
19、单选题 知觉恒常性: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地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像模式的改变而改变。下列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是_____。
A: 5岁的明明第一次坐飞机,在空中看到地面的人小的像蚂蚁,很是奇怪“人怎么变得那么小?”
B: 同样的水,由大杯子倒进了小杯子,明明觉得水变多了
C: 明明坐车的时候,看到路两旁的树也在跑,感到很疑惑
D: 妈妈今天换了一身衣服,头发也染了颜色,但明明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妈妈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根据定义,D项无论妈妈怎么变化,明明还是认出来了,即“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像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属于知觉恒常性,A、B、C三项都体现出了知觉的变化,不属于知觉恒常性。故选D。考查点:判断推理>定义判断>心理类
第19题所属考点-定义判断(心理类)
20、单选题 以往,旅游资源枯竭的城市为了发展旅游,就去_____人造节庆。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想以旅游 _____ 为载体,必须有自己的旅游文化节庆,比如慕尼黑啤酒节、巴西狂欢节。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营造 城市
B: 制造 城市
C: 创造 目的地
D: 缔造 目的地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解析】C。解此题可从第二个空入手,文中“旅游资源枯竭的城市……”,不可以想当然的把“城市”填入第二个空。理由很简单,旅游的资源不仅集中在城市,很多郊区的旅游资源也十分发达,故而填“目的地”更为准确,排除A.B。再看第一个空,缔造:创立、建立。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人造节庆”是为了发展旅游想出的新方法,应填“创造”。故选C。
第20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
21、单选题 A、B两数只含有质因数3和5,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5,已知A数有12个约数,B数有10个约数。那么,A、B两数的和等于()
A: 2500
B: 3115
C: 2225
D: 2550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倍数约数问题解析75=3×5×5,共6个约数,质因数每多个3则约数多3个,质因数每多个5则约数多2个,所以A=3×3×3×5×5=675,B=3×5×5×5×5=1875,A+B=2550,故正确答案为D。秒杀技由题意可知,A和B均能被3整除,则其和也能被3整除,仅选项D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第21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综合
22、单选题 根据下面的表格,回答1-5题
A: 辽宁
B: 天津
C: 上海
D: 广东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数据计算比较,辽宁该比例为54÷76=71.1%;天津为11÷12=91.7%;上海为10÷13=76.9%;广东为75÷86=87.2%。所以选B。
第22题所属考点-资料分析
23、单选题 核心能力,指能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他对手很难达到或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下列不属于核心能力的是_____。
A: 某企业不仅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了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更为掌握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奠定了雄厚基础
B: 索尼公司的小型化产品创新花样迭出;海尔公司的广告销售和售后服务独树一帜;科隆公司的无缺陷制造令人称奇
C: 某企业为避免由于一线员工不同而导致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产生明显的差异,精心打造出传递品质几乎完全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D: 某企业为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坚持抓员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能力培训,效果显著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定义中强调”对手无法具备“等。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中超过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B项中的新花样迭出、独树一帜、令人称奇,C项中几乎完全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均符合”对手无法具备“的关键词;因此均符合定义。D项中的对员工的培训,未体现对手无法达到,因此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
第23题所属考点-定义判断
24、单选题 某企业的净利润y(单位:10万元)与产量x(单位:100万件)之间的关系为
A: 10
B: 20
C: 30
D: 50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将
第24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最值问题)
25、单选题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C 解析:图形的线条数都是8条。
第25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
26、单选题 蜜蜂:蜂蜜_____
A: 蝴蝶:茧蛹
B: 母鸡:鸡蛋
C: 父亲:孩子
D: 农民:粮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B【解析】蜜蜂酿蜂蜜,蜂蜜是蜜蜂的产物。母鸡下鸡蛋,鸡蛋是母鸡的产物。
第26题所属考点-类比推理
27、单选题 将进货单价为90元的某商品按100元一个出售时,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如果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会减少10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售价应定为_____。
A: 120元
B: 110元
C: 130元
D: 150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函数最值问题解析
第27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综合
28、单选题 一列长90米的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200米的桥,所需时间_____秒。
A: 37
B: 40
C: 43
D: 46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行程问题解析所需时间为(1200+90)÷30=43秒。故正确答案为C。
第28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综合
29、单选题 在目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中,人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食物链上的成员,而是在制造甚至控制着食物链,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施加前所未有的影响。原子武器、转基因技术的滥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生命系统毁灭,追求享乐的消费模式所制造的垃圾将覆盖整个星球。并透支了子孙后代的地下资源、空间资源甚至太空资源。日益升温的地球,已为人类引以自豪的技术文明敲响了警钟。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地球升温与人类活动有关,必须引起重视
B: 人类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
C: 人类对自然进行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必然深受其害
D: 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主要描述了人类只关注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对生态环境不加重视,最终会导致地球生命系统毁灭。意在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而生态文明强调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B表述与之相符。故正确答案为B。
第29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综合
30、单选题 规模经济是指产出增加速度快于投入的增加速度。这里的“规模”即是指由生产能力的扩大而导致的较大生产批量。这里的“经济”,是指成本的节约、效益的提高或报酬的递增。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规模经济的是_____。
A: 一家工厂生产一辆自行车要投入10小时劳动,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投入5000小时,产500辆车。工厂规模扩大后,生产5000辆车,只要30000小时的劳动时间
B: 一家工厂原年产钢500万吨,投入1亿资本,5000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投入增加一倍,年产钢1000万吨
C: 甲企业的生产影响到乙企业,因其影响是正的,则甲企业的生产低于社会最优水平,但把他们合二为一,则此时的外部影响就“消失”了
D: 瑞士集中了大量生产手表的企业,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包括“产出增加速度快于投入的增加速度”、“生产能力的扩大”、“效益的提高”。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C中甲对乙的影响是正的,但是合二为一后,这种正影响“消失”了,与规模经济的定义相悖,不属于规模经济。A中工厂规模扩大后,生产一辆自行车的时间由10小时变成了6小时,B中投入增加一倍,产量增加一倍,这是在人数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完成的,效率提高了,D中“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均属于规模经济。故正确答案为C。
第30题所属考点-定义判断综合
31、单选题 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精神上高尚富有___,就会焕发___,增强__。依次填入划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凝聚力 创造力 战斗力
B: 创造力 战斗力 凝聚力
C: 创造力 凝聚力 战斗力
D: 战斗力 创造力 凝聚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焕发”通常用来形容精神,故第一空不能填写“战斗力”,可排除D。“创造力”多指人的意识方面,而“凝聚力”则体现的人的一种精神,故第一空应为“创造力”。就语境来看,“凝聚力”是“战斗力”提升的前提,故第二空应为“凝聚力”,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31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
32、单选题 长期以来,中国周边各个区域对中国有不同的认识,而这可能恰恰是很多面使中国自我认识更加准确的镜子。与这些曾经与中国亲密接触、看上去有些接近的文明体比较起来,那个长期以来当作比较镜像的西方,似乎只是一面朦胧含糊的铜镜。虽然看得见整体中国文化的轮廓,却看不清具体文化中国的细节。所以,如果我们转身面向这个周边,套一句经济学界常用的术语,也许它将成为学术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我以为引出的学术史变化,有可能是对语言工具的重新重视、对域外新数据的重新重视。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_____
A: 中国应该多研究周边地区的文化
B: 通过对周边地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C: 中国应该重新重视语言工具和域外新资料
D: 中国需要加强自我认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由原文的“使中国自我认识更加准确”、“虽然看得见整体中国文化的轮廓,却看不清具体文化中国的细节”可知,文段主要讲的是中国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问题。“所以”之后给出了认识的途径,即要转身面向周边,通过对周边地区的研究达到使中国自我认识更加准确的目的。即B项。
第32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33、单选题 丹霞地貌是地壳演化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出现的特殊地貌类型,不仅孕育了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而且具有极高的景观美学__________,具有重要的地球科学意义和发展科学考察旅行、科教旅游的良好基础和 __________ 前景。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价值 广袤
B: 意义 广阔
C: 价值 广阔
D: 意义 广袤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价值”在这里指用途或积极的作用。“价值”可以用“极高”来形容,而“意义”应该用“巨大”来形容。排除B.D。“广阔”和“广袤”都有广大宽阔之意,但后者多用来形容自然环境,“广阔”一词适用的范围则比较大。原句中修饰前景应该用“广阔”。答案选C。
第33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
34、单选题 短短几天内,四大名著“假想微博体”爆红网络。如果以2006年“馒头血案”为原点,中国网民的“恶搞”之路也已经走过多年。最初仅仅为满足网民的无聊情绪,之后为满足人们对幽默的需求,现如今成功的“恶搞”案例越来越需要“内涵”了。这内涵一定是“写实主义”的,如果没有大笑之后的现实痛点,那也只是欠缺灵魂的娱乐项目,未必能引发公众的真正共鸣。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我国“网络恶搞”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
B: “假想微博体”使用了“写实主义”手法
C: 我国网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网络恶搞”
D: “假想微博体”走红源于它对现实的关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的关键句在“如果,也只是……”,表达的观点是恶搞需要戳中现实痛点,需要有写实主义的灵魂才能引发公众共鸣,这个意思与C项符合。A项经历三个阶段是为了介绍恶搞现在的情况,没有抓住文章重点;B项“假想微博体”是否具有写实主义内涵,文章并未明说,也不是观点。D项在文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
第34题所属考点-主旨概括题
35、单选题 _____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平面-数数解析本题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具体考直线数。前三幅图均包含14条直线;后两幅图均包含12条直线,待选图形也应符合此规律,只有D包含12条直线。故正确答案为D。
第35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综合
36、单选题 杂志:广告:宣传_____
A: 垂头丧气:心花怒放:情绪
B: 珊瑚:生长:海洋
C: 轮胎:卡车:运输
D: 书架:书籍:阅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杂志上面可以登广告,且广告是用来宣传的;D项书架上面可以放书籍且书籍是用来阅读的,和题干类比关系切合,当选。A项“垂头丧气”和“心花怒放”都是一种情绪,和题干类比关系不符,排除。B项是珊瑚生长在海洋,也不符合要求。C项卡车是用来运输的,但轮胎是卡车的组成部分,和题干不相符。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36题所属考点-类比推理
37、单选题 现代社会中对公共事务的探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与一般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不同,智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应基于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非情绪的宣泄和价值判断的争议。智库要尽可能从自己一手得到的材料和客观事实出发进行研究,完成对复杂资料的筛选和判断,建立持之以恒的预测分析系统。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_____。
A: 智库是一个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机构
B: 智库的运作具有相当高规格的要求
C: 智库应该科学客观地参与对公共事务的探讨
D: 智库对公共事务的探讨比一般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更深入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知识点】意图判断【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全文两句话,第一句说了智库是什么,第二句说智库要怎么样,因此明显第二句是重点,所以选C。
第37题所属考点-2015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38、单选题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_____。
A: “神舟”四号
B: “神舟”五号
C: “风云”一号
D: “嫦娥”一号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神舟”五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杨利伟送入太空。故选B。
第38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
39、单选题 当你把社会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时候,重视多种因素的动态协调,才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假如遇到问题,就从概念出发,进行简单的定性和判断,强求一致,非此即彼。这种思维的简单化、片面化、极端化,都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这段话的主旨是_____。
A: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系统思维
B: 简单化、片面化地处理社会问题方法是不正确的
C: 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去定性,简单地去做出判断
D: “求同存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理念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此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通过介绍系统思维以及简单思维存在的问题,说明了系统思维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A选项“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系统思维”与文段大意相符,因此A项正确。B、C两项没有抓住文段的重点“系统思维”,故排除;D选项文段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第39题所属考点-主旨概括题
40、单选题 海马:哺乳动物_____
A: 猫头鹰:鸟类
B: 乌龟:两栖动物
C: 海豹:哺乳动物
D: 鳄鱼:爬行动物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题干中,海马不是哺乳动物,而是鱼类。而在选项中,猫头鹰是鸟类,海豹是哺乳动物,鳄鱼是爬行动物。只有B项,乌龟是爬行动物而不是两栖动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40题所属考点-类比推理
41、单选题 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这群偶遇的有机物有了明确的分工。蛋白质负责提供支架和生产能量,DNA和RNA则保存和实施群体的“复制图纸”,磷脂分子和蛋白质还联手建了细胞膜。正是这层神奇的膜,将有机物集群包裹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是_____。
A: 细胞诞生的科学假说
B: 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
C: 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
D: 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主要讲述”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题干首先提出生命可能是一群偶然聚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分析这群有机物的具体分工,最后用总结性的话点明细胞诞生了。是分-总结构,强调的重点是结语,即最后一句话。寻找文中的关键词“可能”,证明这只是个假说,还没有被科学所证实。故A正确。B选项只是概括了”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属于偷换概念中的缩小话题。文段不仅仅是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而是细胞的诞生过程。故B选项错误;文段并没有提到”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C选项错误;D选项是”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扩大本段文字讨论的话题,文段主要是讲细胞的诞生而非生命演化。故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第41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综合
42、单选题 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______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______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探究 忽略
B: 考证 违背
C: 推敲 违反
D: 苛求 背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先看第一空,句中是指对历史细节真伪的判别,“推敲”多用于文字的斟酌考虑,排除C;“苛求”是指过分要求,只能说苛求细节的真实,不能说苛求细节的真伪,排除D。再看第二空,与后文的“尊重史实”相对应,前文说的应是不能背离基本的历史史实,“违背”恰合句意,当选。本题答案为B。
第42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
43、单选题
A:
B:
C:
D: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题目详解:
第43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旋转)
44、单选题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所占比例为城镇就业人员的多少倍?_____
A: 1.3
B: 4.1
C: 8.7
D: 无法计算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由“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以万人,增加3.4倍”算出1978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为2091.4÷3.4=615.1,根据106题,2500.5÷615.1≈4.1倍。所以选B。
第44题所属考点-资料分析
45、单选题 莱姆病,像许多其它的人兽共患病一样,是由通过吸食脊椎动物类宿主血液从而携带病原体的昆虫进行传播的。长久以来,科学家们认为白脚鹿的种群密度是莱姆病发病率最好的预报因素。然而,在纽约东南部一个莱姆病高发区,一项历时13年的对莱姆病生态学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的研究中,推翻了这一观点,因为在莱姆病发病率高的年份中,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一般比莱姆病发病率低的年份低。上述论述基于以下哪一种假设?_____
A: 从未爆发过莱姆病的地区通常白脚鹿的种群数量比较低
B: 莱姆病爆发之前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不会显著降低
C: 其他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可作为莱姆病发病的预报因素
D: 白脚病的种群数量提高是其他疾病爆发的先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加强题型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是一项历时13年的对莱姆病生态学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的研究中推翻了科学家们认为"白脚鹿的种群密度是莱姆病发病率最好的预报因素"的观点。论据是在莱姆病发病率高的年份中,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一般比莱姆病发病率低的年份低。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B项若为真,那么根据论据可以推翻科学家们认为的观点,否则如果莱姆病爆发之前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会显著降低,用题干的论据就无法推翻科学家的观点,题干论述不成立,因此B项是必须假设的。而AD作为假设条件,对论据和论点关系,影响不大。对题干论证支持力度较B项弱。而C项"其他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可作为莱姆病发病的预报因素"对于反驳科学家们的观点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项。因此答案为B。
第45题所属考点-逻辑判断(加强题型)
46、单选题 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_____。
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第46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
47、单选题 青年∶壮年_____
A: 男孩∶少年
B: 女孩∶妇女
C: 夫人∶女子
D: 孩子∶儿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是青年和壮年是人生的两个前后不同的阶段,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B项女孩和妇女是女人的两个前后不同的阶段,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第47题所属考点-类比推理
48、多选题 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和电子产品,比如废旧电脑、废旧手机,俗称“电子垃圾”。下列关于“电子垃圾”,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电子垃圾可以进行化学处理
B: 电子垃圾可以进行焚烧处理
C: 电子垃圾不能填埋处理,这样会污染环境
D: 电子垃圾应该进行综合处理,对有用的部分回收再利用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BCD解析:电子垃圾,是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主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等的淘汰品。电子垃圾需要谨慎处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电子垃圾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广东的贵屿镇是我国民间电子垃圾回收分解最为集中的地区,当地人由此获得丰厚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污染威胁。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化学处理、火法处理、微生物处理、机械处理。虽然前两种方法对环境有所污染,但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电子垃圾填埋处理会严重影响土壤成分、造成地下水污染。故正确答案为ABCD。考点:生活常识
第48题所属考点-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
49、单选题 按照中央“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国有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一批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抓效益,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这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根据文意,选出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_____
A: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 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D: 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中“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可知A项中“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表述错误,当选。BCD项在材料中都有原文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
第49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综合
50、单选题 以土地所有权为抵押物设立的抵押,其抵押合同_____。
A: 自合同订立时生效
B: 自办理抵押登记时生效
C: 自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生效
D: 无效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抵押合同的标的。根据《担保法》,土地所有权是不得抵押财产的首项内容。按照担保法的规定,以土地使用权、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企业设备和其他动产设定抵押的,抵押合同自办理登记时方可生效,以其他财产设定抵押的,自抵押合同订立时生效。民事主体以财产设定抵押,没有审批程序。因此,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考生注意】如果题干改为以“土地”作为抵押物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如何?如果改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的标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又如何?前问还是无效,因为土地,就是指土地所有权;后问是自办理抵押登记时生效。
第50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