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片段阅读-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 - 言语理解(二)
2012-11-29 23:26: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二、意图推断

意图推断题有大致相似的提问方式,如“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意在表明”、“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要说明的是”、“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情”等。“意在表明”、“意在告诉”、“意在说明”、“意在阐明”是常用的字眼。

1.合理推断,探求“言外之意”

命题人命制此类试题的目的是要求考生对片段文字进行深层理解和推理,因此不可能把答案非常直接地暴露于选项中。推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但是得出的结论绝对不能是事实本身,即不能“就事论事”。此类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理解能力,特别是理解题目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即要透过字里行间去推测作者未说明而又意欲表达的含义

2.抓住选项特征,突破思维定式

探求“言外之意”是解答意图推断题的常规解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对更多的题,考生还需要打破思维定式,从分析选项入手,快速解题。下面介绍一下干扰项和正确项的特点。

干扰项的特点:

①只是原文的简单重复,而非推理出来的结论,把直接表达当成简单推理;

②基于考生的常识是正确的,但基于片段文字是错误的,这说明考生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或是生活经验去推理,因为命题人考查的是考生揣摩作者意图的能力;

③推理过头,虽然是根据片段提供的事实或是内在逻辑为推理依据,但是推理过头;

④一些选项因果倒置,把原文中的手段变成了选项中的目的;

⑤有的选项内容纯属编造。

正确选项的特点:

①不是原文明确说明的内容,因为即使符合原文,没有引申推理就不是正确选项;

②如果四个选项全凭常识推断,其中含义深刻的是正确选项;如果三个选项是凭常识判断得出的,那么唯一不是常识项的是正确选项。

 

【例1】(2009·中央)随着全球肉类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增长。目前,畜牧业用地已经占到地球土地面积的30%。作为农业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门类,畜牧业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用来生产饲料和放牧。在拉丁美洲,为给牧场腾出空间,已经有70%的森林遭到砍伐。目前畜牧业对全球825个陆地生态区中的306个造成了威胁,并且威胁到了1699个濒危物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应严格控制畜牧业发展           B.畜牧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C.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D.发展畜牧业的环境代价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意图推断题,考生应整体把握整个文段论述的目的和意图。文段第一句话叙述畜牧业的发展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第二句、第三句讲述了畜牧业发展对土地的占用,第四句讲述畜牧业发展对拉丁美洲森林的破坏,第五句讲畜牧业发展对陆地生态和濒危物种的威胁。从句间关系分析,这几句话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从气候、土地、森林、生态方面讲述了发展畜牧业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后果。故选D。

【误区提示】选项A是通过文段文段推出的延伸结论,并非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因此错误。选项B将题干中的环境破坏误作“污染”错误的。文段叙述的内容并不是为了讨论畜牧业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相反,文段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显然是如何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破坏的问题,因此C项错误。

 

【例2】(2008·中央)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解析】从“主要想告诉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以事件的发展顺序记叙了一个年轻人的求职经历。年轻人在收到应聘单位略带讥讽的信之后仍旧写感谢信给对方,显然是由于其谦逊的态度改变了对方最初的决定。由此可知,文段是想告诉我们谦虚的重要性。故选C。

【误区提示】本题B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确实是求职者态度的谦逊使他获得了职位,但是这是文段的表面意思,不是“言外之意”,故不选;D选项也是就事论事,故不选;A选项说机会在“不经意”中获得,显然与题干倾向不符,故不选。

 

【例3】(2008·中央)“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    )

A.急于实现目标,必然付出代价            B.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

C.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D.时间可以转化为钱,却无法转化为美

【解析】文段通过“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提出问题,即“想说明什么”,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从意思上可划分为两层:前五句话是一层,主要讲“缩略”的内涵即“缩略”是物质的、功利的、是形式的,就像是挤出水分的压缩饼干,滋味全无。最后一句是一层,意思是“‘缩略’对短暂的人生而言是一种遗憾”。由分析可知,文段的言外之意是“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故选B。

 

  [1] [2] [3] [4] [5] [6] [7]  

Tags:公务员考试 辅导 考点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恩格尔系数-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 -..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