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省府研究室主任的这篇文稿写作辅导报告,为何让省长也表示深受教育?(二)
2017-07-19 07:16: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并不符合身份,也不如企业经营管理者谈的到位。而充分肯定央企和大型国企对湖北的贡献,湖北为其服务好,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也让企业感受到温暖。多讲一些温暖的话,看起来是在务虚,实际上非常实在。加上省委、省政府又实实在在解决了许多发展的具体问题,企业感到与湖北融为了一体。

 

还有,XX省长在发改、财政、统计办公,都不是谈的具体工作,而是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讲的多,灌输的是理念、方法,强调的是工作标准和要求,而不是某些具体工作如何去做。这一点如果拿捏不准,会导致省长的稿子被厅长的稿子比下去的尴尬。因为要谈具体工作既不符合领导的身份,也肯定不如厅长们谈的到位。政府的稿子要实,但不能出现在不应该实的地方。

 

欲虚却为实。

 

去年七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首次阐述了要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并要求湖北努力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次视察,无论对于全国,还是对于湖北,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次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这必将永载中国改革开放史册;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

 

在省委常委开会研究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湖北讲话精神时,要求XX省长讲改革与民生问题。我们当时理解为阐述改革与民生的关系、用改革创新的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按这个思路起草的稿子结果很不对路,过多地论证二者关系,讲道理多,讲实际少。XX省长认为要讲如何改革、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在抓落实上。

 

我后来反思这个问题,真正感到领导确实比我们高明很多。习总书记来视察,大道理都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们贯彻落实就是要拿出具体办法和措施,还在空对空讲大道理,那不是作风不实吗?当时也考虑过写具体办法和措施,但总书记刚视察完,有关方面没有研究,哪里有那么具体的措施?实际上这就是平时的功课做得不够扎实的体现。

 

事实上,很多带有超前性的工作,部门并没有研究,但需要我们写材料,这种事实在是太多了。人家认为研究室就应该研究这些问题,这种时候也没办法回避,怎么也得把材料写出来。这种事过去常遇到,今后遇到的也不会少。

 

欲繁却归于简。

 

上周,XX省长给XX部的培训班授课,题目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开始准备的思路是全面阐述深化改革问题,因为这种授课面对特殊对象,担心讲得不全面,并且题目也是这样要求的。结果XX省长认为过于宽泛。我们重新研究思路和框架,以讲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为切入点,阐述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主题。领导很满意,讲课的效果也很好。

 

现在的领导水平都很高,为了服务好有时候我们难免把问题想得足够复杂,结果往往不一定对路,绕了一大个圈子,最后发现最简洁的方式往往是最好的方式。所谓“大道无形”、“无招胜有招”,可能就是这种境界。

 

第五问:文稿资源为什么总是该到用时方恨少?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说平时读书不多,用的时候才知道知识的匮乏。写稿子的人这种感觉应该更深刻,而且现在我们更加日益感到与领导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压力。领导知道的比我们多得多,还怎么为他服务?自己有一桶水,才能舀出一碗水;自己只有一碗水,连半碗水也倒不出来。

 

除了知识的积累时感不足外,我们还时常发现:提炼观点难(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没有可参考的资料)、有观点却找不到支撑观点成立的素材(平时没有收集)。在研究室工作,提不出观点,反映的是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不足。不管什么文稿,为什么有的同志总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实际上反映的是他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思想水平。有了观点,却找不到素材支持,这样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提高思维能力需要长期训练,丰富文稿素材需要长期积累。思想、观点、素材、精彩语言和经典案例,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要用而不备。

 

XX处“五库一集”是个好办法,值得推广。这方面,要当“三种人”:

 

做有心人。季节更替,去留无意,只有注意观察、处处留心,才会有所发现。

 

做勤快人。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积累贵在坚持。吴官正讲:“人最大的软肋是不能坚持。”微信上发的有个段子: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的人不多。

 

做细心人。分类整理,仔细挑选,分辨出有价值的资源。不能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做文稿工作的,养成细心的习惯非常重要,可以避免许多差错。因为我们这个工作实在是错不得,也错不起(可能是无法承担的后果)。

 

第六问:哪些文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有人肯定会说,这还用问?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会议讲话应该高度重视。这话说的没错,但还远远不够。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会议讲话是必须写好的,没有退路,否则还要研究室干嘛?因此,这在领导心目中是研究室必须履行好的职责。这方面,XX秘书长已经讲得非常详细了,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我想着重讲的是除了领导讲话稿外,还有哪些文稿是领导相当看重,而我们又感到很难写的。

 

现代领导工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领导个人角色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这对文稿起草提出了多重严峻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领导个人参加各种学习班、研讨班、讲课、重大活动主题演讲、重大场合答记者问、重要理论文章,等等。参与这些方面的工作,领导代表的是省委、省政府集体,同时也是领导个人展现风采和魅力的机会,所有领导无一例外都会十分重视这样的文稿。

 

领导重视而我们不重视,甚至无动于衷,显然就会十分被动。从我个人的感受看,领导对这类文稿的重视程度,往往远远超过一般性的讲话稿。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类文稿、研究这类文稿、熟悉这类文稿、写好这类文稿,这也是必须的。

 

必须郑重地讲,满足于只会写会议讲话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只是“单打一”的技能,每个人都要正视这一现实。我们有很多同志对讲话稿的起草是有造诣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现在能够熟练掌握多种文稿起草方法的人不算多;能够独当一面,较好地完成多种文稿起草的人就更少了。

 

看到问题,就是机遇,希望我们的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意识到这个机遇、抓住这个机遇。过去讲“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有意识地向全室工作最需要的方面去努力。

 

研究室最需要的是多面手,能够成长为多面手的,必然是承担最重要工作的主攻手。要求就是能力全面、特长突出,能够胜任任何文稿。该应急时是锐利的快枪快刀,需要踱方步时能出思想出观点。

 

第七问:为什么要把文稿写得短一些?

 

写短文是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省委前年就发了文件。为什么要写短文,道理不必多讲。古人说:“文约而事丰。”文章长、讲话长,并不能证明其所写和所说有多么重要,更不能表明这里面包含的内涵是多么丰富。老子曾说:“大道至简”。深刻不等于深奥,精辟须避开繁琐,厚重往往寓于简约之中。

 

简约是能力。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仅用1200多字,就阐明了马克思最伟大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的演说中,仅用800余字,就阐明了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有的文章、讲话,洋洋洒洒,长篇累牍,却抓不住要害,满篇只见“正确的废话”,不见真话、实话,更鲜有管有的话,这其中反映出的是其思想的贫瘠、知识的匮乏、思维的混乱和方法的无力。

 

简约是作风。

 

言简意赅,就是要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这个“发展是第一要务”、“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一个追求真实政绩的领导没有时间看长文、讲长话;一个力求扎实业绩的公民没有时间读冗长的文章、听无用的絮叨。热衷于写长文、讲长话的领导,被从一个侧面检验出其作风的虚和漂。

 

简约是态度。

 

毛泽东历来提倡文章要“短而精”,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要求:“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他以“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来讽刺那些长而空的文章。领导的文章、讲话要“短而精”,蕴含的是工作态度、认真精神。做到“短而精”,必须时时储备、精心准备、精益求精。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是著名的政治学学者和演说家,他曾经回答了一个关于演讲的提问:“准备一个十分钟的演说得花多少时间?”答:“两个礼拜。”“一小时的演说呢?”答:“一个礼拜。”“如果两小时的演说呢?”答:“不用准备。”在真正的文章高手眼中,“短而精”才能见证撰文、讲话的真功夫。从这一意义上讲,养成简约的文风、话风,就是培养认真的习惯、求精的习惯。好的习惯养成,自然有助于能力和水平提升。

 

第八问:文稿起草者能不能压力不这么大?

 

工作中,我确实感到我们的工作压力很大:任务重、要求高,受表扬的快乐是短暂的,而压抑的情绪却是持久的。对于人生而言,有适度的压力并不是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

 

我们担心最多的是文稿写不好,怕领导不满意,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人有所畏,有利于成长、进步。无知者才无畏。明人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限。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但我们不能把压力搞的太大了,影响了身心,从工作中得不到乐趣。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工作,如果工作不快乐,整个人生就失去了快乐。不讲工作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平台这样的大话,但工作确实是养家糊口的方式,如果工作不快乐,也会影响家人的快乐和幸福。

 

快乐工作太重要了,尤其是文稿工作。我一直认为,好心态有利于出好文稿。心态的“态”,解字就是心大一点。我理解的意思是心要放宽。文稿工作容易把心态搞坏,因为挑刺的人多,评判标准也由别人掌握。有时又苦又累,还被人说工作没有搞好,要保持好心态实在不容易。但必须认识到,没有好心态要写好文稿更不容易。没有好心态,工作就没有激情,就难以100%地投入,要出高质量的文稿就很难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稿起草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尽管也需要集团作战),研究室的干部更要加强自我培养、自我提高。富兰克林曾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肚子里有墨水,撰文才能掏得出干货。功夫下在平时,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才有所成。胡耀邦曾说:不是当了总书记这天水平突然提升了。这话很有深意。来源: 办公室的秘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范“18要”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