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结构化面试中,该项能力往往是必考的项目,几乎各地区各行业均会设题进行考核。
看过面试题目的考生都会发现,这类题目最容易回答,却又是最不容易答好的题目。很多考生在解答这样的问题时总是重复的说着时间、地点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其实这样的题型中最重要的是能有自己的独特组织方式,从而一步一步的将问题处理好。
可以说,任何工作或活动无外乎计划、准备、实施三个阶段,只要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答好并不难。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做计划。在实际考试中,有一些题是让你直接组织的,并不是要按部就班地先做计划,而是需要直接去做,如单位里正在搞一次活动,负责这件事的人突然有事不能继续负责了,领导让你去接手,你该怎么做?
(2)不必事事都要请示汇报。事前请示事后汇报是公务员工作的必备程序之一,但是在面试中,很多题已经明确规定由你负责,除非过程中有特殊情况,这时就不需要再请示了。
(3)不要忽视题目中的关键点。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看似简单,但往往充满了陷阱。如单位里要组织老干部去旅游,由你负责,你该怎么办?一个简单的旅游活动,但是加了“老干部”这个词,那么在旅游线路、时间、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要求就高了,如果按普通的旅游项目去处理,肯定行不通。
(4)不能不确定主题和形式就想当然地去做。在面试中,一些题并没有明确指出采取什么形式,按照什么主题去进行,考生不能不明确主题和形式就想当然地回答。如单位里要组织一次“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由你负责,你该怎么做?“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可以用晚会的形式来纪念,也可以用体育比赛的形式,也可以用植树的形式,各种形式都可以,选定不同的形式,组织实施的主题就会不同。考试中考生要明确指出来,如这次活动我准备组织一次纪念晚会,然后再按晚会的形式去组织。
五、举止仪表
对于公务员来说,仪表仪态风度相对比较重要。一般应五官端正,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这一方面可给人以外在的信任感,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这类人员工作高度紧张而繁忙,只有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才能承受大工作量的压力。另外,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修养、做事有规律、注意自我约束、责任心较强。
对仪态风度的测定没有专门的题目,而是由主试人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通过观察给被试者一个评定,所以就要求被试者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保持始终如一的仪态风度。很多考生往往疏忽了举止仪表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不应当的。在被试者进入考场后,主试人首先看到的是仪态风度,这就使主试人在面试正式开始前就对考生有了最初的印象,而这个最初的印象将给主考官留下很深的印象,进而影响甚至控制在正式面试中主试人对被试者的评价。也就是说,考官对考生的认可大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印象的建立,通过言语表达的认可和观察细节后的认可。正如一位有经验的主考官所说,一个人能否被录用往往在他或她步入考场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虽然此话有些夸大仪态风度对面试的影响,但其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服装和礼仪上都有很严格的讲究的。后面会有专门讲述礼仪的章节。
衡量举止礼仪的三个标准:第一,整体形象是否大方、自然;第二,穿着打扮是否得体;第三,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一般礼节。
六、专业能力
公务员的知识分两部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框架和基本常识以及本专业的来龙去脉和前后动态。相关知识即指相近或交叉专业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本职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提高。衡量标准有以下两点:
一是对部门、职位工作特点有正确的了解与认识。
二是能够利用专业素养熟练处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七、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孩子生性多疑。有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高的架子,孩子说:
“我上去了,您把梯子抽走,我就下不来了。”
父亲说:“放心吧,儿子,相信我。”孩子爬上去,洛克菲勒把梯子抽走了。
儿子说:“您为什么骗我?”
父亲说:“我要让你记住,一切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承诺。自己跳下来吧。”
不愧是洛克菲勒的儿子,孩子踌躇再三,闭着眼,流着泪往下一跃,带着一肚子的委屈、愤懑和仇恨。洛克菲勒张开双臂把孩子稳稳地接在怀里。孩子诧异地睁开眼睛。
父亲抚摸着儿子温软的头发,柔声说:“我要让你记住,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呢?”
独立和爱的关系,很微妙,也很真实。
古人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每个人都应该做好为人处世这门学问,写好这篇文章。特别是公务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协调能力,努力协调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矛盾,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公务员在工作中要与多方面的人打交道,能否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公务员面试中,可能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虚拟人际关系考查考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1)与领导的沟通
公务员与领导的关系,从体制上、职务上说是工作关系、主辅关系;从组织上说,两者是上下级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与领导做好有效地沟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精明强干,善于办公、办文、办事;
②诚实而不做假弄权;
③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而不以正确者自居;
④公正无私,不搬弄是非;
⑤谦虚谨慎,不傲上凌下;
⑥受到批评而能不急不怨;
⑦经由办事取得共同言语。
(2)与群众的沟通
要做到有效沟通,最关键的就是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公仆,不能以机关代表自居。和群众打交道应热情、谦虚、平易近人。群众的愿望、群众的问题,要如实向领导汇报。
(3)与同事的沟通
公务员要有与同事和睦相处的能力。大家在一起工作,彼此能够和睦相处,形成和谐一致、心情舒畅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人有主动承担繁重工作的精神,而且不能自我夸耀;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不苛求别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忍让精神。
(4)与其他单位的沟通
一个机关单位在社会上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与左邻右舍学习,交流经验。在同各兄弟单位交往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熟悉兄弟单位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格、特长、能力、爱好等,初次交往,即能排除陌生感,增加亲切感。
②社会交往中,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态度不卑不亢。
③接待兄弟单位的来人来访,要热情、周到,注意迎送礼节,讲究说话艺术,措词恰当,态度诚恳。
④交往中如发生意见分歧,能耐心听取对方的陈述,然后抓住关键,据理分析,求同存异,协商解决,不可出于本位,态度粗暴,损伤友好关系。
⑤要有真诚协助兄弟单位解决困难的精神,而且不附加任何个人条件;寻求兄弟单位支援时要看对方条件是否许可,不强人所难。交往中,必须坚持原则,反对一切不正之风。
在面试中,考官会通过提问一些特定的问题,来测定考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时,个体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才较大。公务员的求职动机可能包括:
1.现实性需要(解决住房、户口迁移、专业对口等)与岗位情况
2.兴趣与岗位情况
3.成就动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情况
4. 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面试中考核求职动机是有道理的。因为动机直接引发行为,要想招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公务员,首先这个人得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机。
应当调整自己的动机状态。想要考取公务员,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这无可厚非。但是这多种动机中,应当具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代表的崇高动机。已经知道,决定不同水平行为的原因就是不同水平的动机,高水平高业绩的背后必然有着较为崇高的动机;日后踏上公务员的岗位后,会遇到各种困难,崇高的动机有利于克服逆境。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在到达上一等级之前下面每一等级的需要都必须满足——这些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在这个需要层次的最底层就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如饥和渴。在其他任何需要开始起作用之前看看你考公务员到底对此寄予了多少种需要期望?
要对底层需要持一个正确的态度。首先不能否认底层需要,谁否认谁就是违心的。从图中可以看出,需要是多层次的,底层需要是一个基础的和必经的过程。考公务员当然是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是正常的想法;其次,不能只是囿于“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样的需要,这毕竟是较为底层的需要,作为一份占据1/2人生的一件事情,应该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上升到较高层的需要。正如上文所说,能够有着较高需要层次的人的人生状态和体验是卓越的。
需要层次是可以升华的。一个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中,给两组人看大学里一个男毕业生和一个女毕业生的对话录像。对一组人而言,这两个毕业生讨论的部分内容集中在他们如何做出职业选择:“随着我的成长,我开始意识到在我的职业方面任何值得做的事都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另一组学生没有听到这种类型的谈话信息。在这样一个短暂的干预之后,第一个小组的成员表现出了对职业选择有更多的内部控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采取了更多的与职业探索有关的行动。第二个小组则没有表现出这些变化。
公务员面试想答好的关键在于能否在答题中让考官感受到你的真情实感,可能有时候朴实的言语加真挚的情感远远胜于华丽不实的辞藻,考生们要做的就是真诚加上真心,成功一定离你不会很遥远。
Write it on your heart that every day is the best of the year. 把这铭记在你心里: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