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深,甲板常常与水面一致,因而抗击大风大浪的稳定性极高”,表述正确,当选。根据文段可知“半潜船装运货物既可利用独特的沉浮方式,又能借助码头设施采用滚装、滑装、吊装等多种方式”,A项“仅能采用浮沉方式”表述错误,排除。根据文段“航速可达到15节以上,能大大缩短重要设备的运输周期”可知,半潜船速度并不缓慢,B项“速度相对缓慢”表述错误,排除。根据文段“自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潜艇等超大型货物相继出现以来,半潜船才渐渐找寻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可知,超大型货物出现以后,半潜船才找到用武之地,而非半潜船才出现,D项表述错误,排除。
41.【解析】A。文段通过说明传统村落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具鲜活性,更能真实反映生产生活方式、道德伦理观念和民族习俗风情,强调了传统村落的重要性,最后得出我们有理由重视和保护传统村落的结论。故文段重在强调传统村落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性,要保护传统村落,对应A项。B项没有提及文段的主题词“传统村落”,排除。C、D两项均是强调传统村落重要性的具体内容,非重点,排除。因此A项当选。
42.【解析】D。文段开篇指出充电宝成为高频应用,接着介绍共享充电的优势,即门槛低、线下布局容易,最后指出在未来的5G时代,共享充电可以消除手机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的顾虑,即共享充电的前景广阔。故文段重在介绍共享充电的未来前景,对应D项。A项“盈利模式”和C项“销售策略”均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应用场景”非文段重点,文段主要讲的是充电宝在未来市场前景很好,而非具体介绍其应用在哪些场景,排除。因此D项当选。
43.【解析】A。文段主要说明了我国“强调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的核算”的原因,对应A项。B项,“生态文明建设”是原因的一部分,不是文段重点,排除。C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我国”,“不同国家”范围扩大,排除。D项,“矿产和化石能源”非文段重点,文段重点为“森林、耕地和水资源”,排除。因此A项当选。
44.【解析】A。判断首句,⑥指出鸟类迁徙期间的能量消耗依靠脂肪,④说明迁徙鸟类存储脂肪的原因,因此④是对⑥的解释,故⑥应在④前面,排除C、D两项。对比②③发现,②与⑥中的“迁徙”话题一致,且是在继续阐述“脂肪”对鸟类的重要性。而③说的是鸟类栖息地食物充足的重要性,与⑥无明显关系,显然⑥②衔接更合适,排除B项。因此A项当选。
45.【解析】B。判断首句,②具体介绍绿化的效益,④给城市绿化下定义,起话题引入的作用,故④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C两项。③中出现指示代词“这些乡土草木资源”,指代①⑤中的“乡土草木”,故①⑤应在③之前,排除D项。因此B项当选。
46.【解析】B。文段尾句为重点句,强调“村改居”要“因村而异”,对应B项。A项对应文段首句内容,非重点,排除。C、D两项未出现文段主题词“村改居”,偏离文段中心,文段重在阐述“村改居”要因地制宜,均排除。因此B项当选。
47.【解析】B。文段指出隐形战机受设计限制影响,不可能实现全隐身,隐身能力受限。故文段意在说明隐形战机在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应B项。A项,“制造隐形战机的困境”属于偷换概念,文段强调的是在实现隐形战机全隐身方面遇到的困境,并非“制造”阶段的困境,排除。C项,“技术难点”属于诸多受制条件中的一个方面,过于片面,排除。D项,“隐身原理”对应文段第一句话,非重点,排除。因此B项当选。
48.【解析】C。文段指出“干扰致偏”的特点是“给来袭导弹戴上‘磨砂镜’”,即干扰制导信号,扰乱制导武器的路径。故“干扰致偏”的功能是实现对制导武器的干扰和迷惑,对应C项的“迷魂散”。A项,属于偷换概念,文段强调的是“干扰致偏”干扰“来袭导弹”的视线,并非干扰“伪装防护技术”,排除。B项,“跟踪器”无法体现出干扰、迷惑的含义,排除。D项,“防护伞”的功能是给予保护,文段重在强调“扰乱”,排除。因此C项当选。
49.【解析】D。横线在文段中间。横线前介绍当今世界先进主流火箭的重要部件,使用的均不是新研发的产品,而是旧的产物,并举例详细说明,横线后阐述了制造商只能选择经过时间考验的产物,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即上文现象出现的原因。横线处的内容需与上下文意思保持一致,即应体现出火箭使用旧产物是好的、是正确的之意,对应D项。A项,将原因归结为“需要时间”,根据后文可知,原因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可靠性,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新的进展”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事实上”表转折,但前文并未具体阐述前沿科技产物,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因此D项当选。
50.【解析】A。文段首先指出快递企业尝试无人机送货的好处,接着引出问题,说明无人机技术应用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即无人机技术尚不到位,随后阐述如果监管不到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即“监管”对无人机的使用较为重要,尾句通过“对此”总结上文,给出对策,即需要技术和监督双管齐下发挥人工智能在无人机领域的优势,对应A项。B项,为问题表述,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快递企业引入无人机业务”为文段引出话题的部分,非文段重点,且“时机尚不成熟”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表述不明确,未指出具体的对策,即“技术和监管”,排除。因此A项当选。
51.【解析】B。题干中的这段文字首句出现了“这个基因”,故上文内容应提到一种基因,且是围绕“两个女孩”的实验继续展开论述,且“奇妙的是”进行转折,主要讲的是“失去了这个基因的两位女孩不但活着,而且身体大致健康”,前后形成对比。④提及“小鼠体内也有一个类似的基因……被敲除了PIEZO2基因的小鼠竟无一例外全都死亡”,⑤提及“接下来的一系列测试更让人震惊”引出更深层的测试,故应放在④和⑤之间。B项当选。
52.【解析】D。横线出现在文章第⑥段尾句,需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此段介绍了两位受试者分辨不清自己的小臂处于哪个位置,可知受试者对于自己的空间位置没有感觉,对应D项。A项“关节的严重变形”在前文并未提及,排除。B项“神经知觉”属于偷换概念,文段强调的是对空间位置没有感觉,排除。C项“视觉能力”与文段内容不符,文段仅提到蒙上了受试者的眼睛,但并不代表二者丧失了视觉能力,排除。因此D项当选。
53.【解析】C。根据第⑦段可知,PIEZO2基因是第六感基因,缺乏这种基因的人对温度和刺痛的感觉都正常,却缺乏触感,A项“弹钢琴”、B项“盲打技术”、D项“将杯盖扣到手中的水杯上”均与触感有关,是缺乏第六感的人不可能轻松完成的,排除。而C项“听到窗外鸟的叫声”与触感无关,故缺乏第六感的人能够轻松完成,当选。
54.【解析】D。A项,根据第④段“小鼠体内也有一个类似的基因”可知,PIEZO2基因并非人类特有的基因,表述正确,排除。B项,根据第⑧段“PIEZO2基因在人类群体中还存在不同的亚型”可知,表述正确,排除。C项,根据第③段“两人最初是因为髋关节、手指、脚趾和脊柱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而引起医生注意的”、第④段“发现两人的PIEZO2基因均出现了变异”可知,PIEZO2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人体部分骨骼变形,表述正确,排除。D项“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受损而出现变异”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未论述变异的原因,当选。
55.【解析】A。文章第①段引出“第六感”这一话题,第②段具体解释“第六感”,第③段到第⑧段通过伯内曼教授的研究具体分析导致第六感的原因,即“PIEZO2基因”,故文段重点强调的是“第六感”和“基因”之间的关联,对应A项。B、C两项只提到“第六感”,没有提到“基因”,过于片面,排除。D项,文段主要讨论“第六感”产生的基因,“遗传密码”探讨的是“如何遗传”,与文段内容不符,排除。因此A项当选。
56.【解析】D。根据第⑤段中“康博伊研究小组采用一种新的由计算机控制的血液交换设备,血液交换仅通过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颈静脉上的导管进行,不对两只小鼠做外科手术”可知,A项“通过外科手术完成了换血实验”表述错误,排除。根据第⑤段“大约在24小时后,随着血液的流动,两只小鼠相互交换的新血液就可以与原来体内的血液充分混合”可知,B项“5天才能充分混合”表述错误,排除。根据第⑥段“输入了年轻血液的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也没有发生年轻化的改变”可知,C项“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发生了年轻化改变”表述错误,排除。根据第⑦段“这项研究还有一个更为惊人的结果是:输入了一些老年小鼠血液的年轻小鼠变得机能衰退”可知,D项“换血实验对于年轻小鼠来说有更大影响”表述正确,当选。
57.【解析】B。横线出现在文段尾句,需要概括前文内容。文段首先指出老年小鼠并没有返老还童,只是疤痕小一些,一小部分肌肉组织获得再生能力,且仅限于尚且年轻的肌肉组织,随后通过“但”引出文段重点,强调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没有年轻化,且衡量衰老和年轻的重要标志海马体的神经元没有明显的再生,所以通过实验结果可知,灌入年轻血液对于老年小鼠返老还童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对应B项。A项“大部分组织年轻化”表述错误,文段说的是“小部分肌肉组织”,排除。C项“加剧记忆衰退”表述错误,文段仅指出海马体的神经元没有明显的再生,排除。D项“身体再生能力”属于无中生有,排除。因此B项当选。
58.【解析】A。根据文段可知,“惊人的结果”是输入老年小鼠血液的年轻小鼠变得机能衰退,根据上文“衡量衰老和年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是否有新的神经元生长”,所以如果想支持“机能衰退”这个结果,就需要证明海马体中神经元没有再生,对应A项。B项,文段中并未提及“食量和活动量”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疤痕更小”和D项“获得了再生能力”均为变年轻的表现,与文段结果“机能衰退”相悖,排除。因此A项当选。
59.【解析】D。根据篇章可知,第⑨段提出了对康德伊研究小组的三点质疑,A项对应质疑三“血液中的抑制因子是什么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也并不清楚”,表述正确,排除。B项对应质疑一“交换的血液量可能并不足以改善双方的身体机能”,表述正确,排除。C项对应质疑二“交换血液后的时间比较短”,表述正确,排除。D项不属于质疑的内容,当选。
60.【解析】B。根据第⑩段的总结性表述可知,作者认为,如果能证实存在抑制因子,则可以清除抑制因子逆转衰老,而不需要换血,所以作者不赞同换血,而是赞同对抑制因子是否存在进行进一步证实。排除A项,B项当选。C项,根据第⑧段表述“为什么康博伊等人的研究没有得出与过去其他研究一致或相似的结果”可知,康博伊小组的结论与之前的主流观点不同,表述错误,排除。D项,根据文章第①段可知,存在伦理问题的是“抗衰老的方式”,而不是实验本身,表述错误,排除。
61.【解析】A。设这批夏装的单件进价为x元。则(1.6x-x)×200+(1.3x-x)×100+(0.7x-x)×100=15000,解得x=125。因此A项当选。
62.【解析】B。由题干可知,会议室座位一共有5排共40个座位,每一排8个座位。小张和小李随机入座总的情况数为A
,满足条件的情况数为C
×A
,则所求概率为
。因此B项当选。
63.【解析】C。培训的员工总数为369+412=781,因为要求每批人数相同,所以将781因数分解:781=71×11,又要求批次尽可能少,所以11为批次数。已知有且仅有一批培训对象同时包含来自A和B部门的员工,所以只有一批71人由两个部门组合而成,其余每批71人均来自同一部门。B部门的员工可分为:412÷71=5(批)……57(人),所以同时包含来自A和B部门的那批员工中有57人来自B部门。因此C项当选。
64.【解析】D。要使弃去不用的部分面积最小,则分割出的面积应尽可能大。弃去不用的部分主要因分割圆形而产生,因此正方形应尽可能大,如下图所示,正方形边长最大为16厘米,剩余部分为16×8厘米的长方形,可分成两个8×8厘米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可分割出的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内切圆,此时弃去不用的部分面积最小,圆半径为4厘米。因此D项当选。

65.【解析】C。依题意设升级前每天的能耗费用为x元,人工成本为3x元,则(10%x+30%×3x)×400=6000000,解得x=15000,升级后每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