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用公共资金为自己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基础知识
解析
A项“水乳交融”通常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侧重于指人,用在此处指画面“各个部分”不合适;B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并非用于真正用于形容江水和河水,且与后文中“情况”重复,所以用在此处不妥;C项中表述为购物场地大,购物的人少。“僧多粥少” 比喻人多东西少,不够分配。与文意相悖。D“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文意相符,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
江河日下:江河水一天天向下游流去。比喻景象转衰,一天不如一天。
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者王建刚55 ( 单选题 ) 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
2、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美学意义。
3、“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4、所谓“变形”是相对“常形”而言。
5、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6、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
A. 413625
B. 652413
C. 431652
D. 431265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语句排序
解析
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④为首句的可能性较大。又经对比发现,B项中⑤先使用了“变形”概念,然后才出现了对“变形”的解释,不符合逻辑,所以排除B项。④提到“变形”和“常形”故其后分别顺序阐述它们,故可排除A项。⑥提出变异现象,⑤为变异的例子,②为得出的结论,结论性表述一般放在最后,故后三句排列为⑥⑤②。故选择C项。
作者王建刚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56 ( 单选题 ) 9,35, 79, 141, 221,()
A. 357
B. 319
C. 303
D. 251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二级等差
解析
相邻两项做差得,26,44,62,80,98;为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方法二:幂次修正数列。每一项分别为:32-0,62-1,9 2-2,12 2-3,152-4,所以,下一项为182-5,尾数为9,选择B选项
作者河北
57 ( 单选题 ) 15, 26, 35, 50, 63,()
A. 74
B. 78
C. 82
D. 90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幂次修正
解析
观察数列,有明显的幂次特征,分别为42-1,52+1,62-1,72+1,82-1,所以下一项为92+1=82,选择C选项。
作者河北
58 ( 单选题 ) 2, 6, 15, 30, 45,()
A. 63
B. 57
C. 51
D. 45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幂次修正
解析
观察题目,相邻两项公因子较大,考虑做商,得到:
,所以下一项为1,则应填写45×1=45,故选D。
作者雷蒙59 ( 单选题 ) 109, 254, 345, 454, 680 ()
A. 555
B. 786
C. 804
D. 823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数位组合
解析
观察题目都是3位数,并且变化大,考虑特殊数列,求每一项数字之和,分别为10,11,12,13,14,所以下一项为15,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数字之和为15,故选A。
作者雷蒙60 ( 单选题 ) 44, 52, 68, 76, 92,()
A. 104
B. 116
C. 124
D. 128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新考点
解析
题目数据变化不大,不难看出,所有项都是4的倍数,考虑因式分解,将每项写为:4×11,4×13,4×17,4×19,4×23,其中一个子数列为4,另一个子数列为11,13,17,19,23,为质数数列,所有下一项为4×29=116,故选B。
作者雷蒙61 ( 单选题 )
A. 8
B. 6
C. 4
D. 2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周期归纳类
解析
原式可写为20132013×20142014,2013的2013次方的尾数以3、9、7、1为周期循环,2013除以周期数4,余数为1,因此20132013尾数为周期的第一项3。2014的2014次方的尾数以4、6为周期循环,指数2014除以周期数2,余数为0,因此20142014尾数为周期的最后一项6。两者相乘,即3*6=18,尾数为 8。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作者申红蕾62 ( 单选题 ) 从2000到6000的自然数中,不含数字5的自然数有多少个:
A. 2188个
B. 2187个
C. 1814个
D. 1813个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分步计算型
解析
千位为6的数字只有6000一项,因此只需找到2000~5000之间不含数字5的组合,千位上数字有2、3、4三种选择,百位、十位、个位分别有9种选择,因此共有3×9×9×9=2187个数,再加上数字6000,共有2188个数字。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作者申红蕾63 ( 单选题 ) 小伟从家到学校去上学,先上坡后下坡。到学校后,小伟发现没带物理课本,他立即回家拿书(假设在学习耽误时间忽略不计),往返共用36分钟,假设小明上坡速度为80米/分钟,下坡速度为100米/分钟,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
A. 2400米
B. 1720米
C. 1600米
D. 1200米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基本行程问题
解析
小伟往返的过程,总的上坡所走路程跟下坡所走路程相等,因此往返的平均速度=2v1v2/(v1+v2)=2×80×100/(80+100)=1600/18。往返共用时间为36min,,单程时间为18min,故家到学校路程为(1600/18)×18=1600。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作者申红蕾64 ( 单选题 ) 如图,ABCD为矩形,AB=4,BC=3,边CD在直线L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L作无滑动翻转,当点A第一次翻转到点A1位置时,点A经过的路线长为:
A. 7π
B. 6π
C. 3π
D. 3π/2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规则面积计算
解析
A点翻转到A1位置的过程中,以B点为圆心,走了1/4个圆弧。因此经过的路程长为2π×3/4=3π/2。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作者申红蕾65 ( 单选题 ) 甲地有177吨货物要一起运到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耗油量分别是10升和5升,则使用大小卡车将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最少要耗油多少升?
A. 442.5升
B. 356升
C. 355升
D. 354升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不定方程组
解析
解法一:要使在耗油量最少的情况下将货物运完,则每辆车都充分使用。设大卡车为x辆,小卡车y辆,耗油量z升。可得到不定方程组:
5x+2y=177
10x+5y=z
代入消元,得到y+354=z。
要使z最小,则y取最小值,当y=0,5x=177,不符合充分使用条件;当y=1,5x+2=177,解得x=35,符合充分使用条件,此时z=354+1=355。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解法二:要使在耗油量最少的情况下将货物运完,则每辆车都充分使用。设大卡车为x辆,小卡车y辆,耗油量z升。可得到不定方程组:
5x+2y=177
10x+5y=z
根据尾数法可知10x尾数为0,5y尾数为0或5,则z的尾数为0或5,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作者申红蕾66 ( 单选题 ) 一架天平,只有5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要将300克的食盐平均分成三份,最少需要用天平称几次?
A. 6次
B. 5次
C. 4次
D. 3次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统筹问题
解析
第一步称重:30克砝码放入天平一边托盘,将300克食盐倒入两边托盘,使天平平衡,此时两边托盘的食盐分别是165克和135克;第二步称重:5克和30克砝码放入天平一边托盘,从135克食盐中称出35克,剩余100克;第三步称重:将35克与165克食盐混合,为200克,利用天平将其平分为两份100克食盐。故完成目标最少共需要称重3次,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作者河北
67 ( 单选题 ) 浓度为15%的盐水若干克,加入一些水后浓度变为10%,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浓度为多少?
A. 9%
B. 7.5%
C. 6%
D. 4.5%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抽象比例
解析
该题属于溶质不变,增加溶剂问题。溶质不变,同时题目只含有百分数,因此可利用赋值法,赋值浓度分子15、10的公倍数30为溶质,则15%浓度下溶液量为200克,10%浓度下溶液量为300克,得到第一次加入的水量为300-200=100克,第二次再加入100水后,溶液变为300+100=400克,溶质不变仍未30克,此时溶液浓度为30÷400=7.5%,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作者河北
68 ( 单选题 ) 宏远公司组织员工到外地集训,先乘汽车,每个人都有座位,需要每辆有60个座位的汽车4辆,而后乘船,需要定员为100人的船3条,到达培训基地后分组学习,分的组数与每组的人数恰好相等。这个单位外出集训的有多少人?
A. 240人
B. 225人
C. 201人
D. 196人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推断类
解析
根据题目,可以得到集训人数的三个条件,条件一:180<人数<240(因此题目要求每个人均有座位,但没说明每辆车均坐满);条件二:200<人数<300;条件三:人数是平方数(组数×每组人数,且二者相等)。将四个选项分别代入:A选项240人,不满足第三个条件排除;B选项225人三个条件均满足;C选项201人,不满足第三个条件排除;D选项196人不满足第二个条件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作者河北
69 ( 单选题 ) 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匀速前进到B地,A、B两地之间的路程为20千米,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千米),乙出发后的时间为t(单位:时),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
B. 乙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
C. 甲比乙晚到B地2小时
D. 甲比乙晚出发1小时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基本行程问题
解析
运用代入排除:
A选项:甲从0时到3时,所走距离为20-5=15千米,因此速度为15÷3=5千米/小时,该选项是正确的;
B选项:乙从0时到1时,所走距离为20千米,因此速度为20千米/小时,该选项是正确的;
C选项:乙出发后1小时到达B地,甲在乙出发后3小时到达B地,因此晚到2小时,该选项是正确的;
D选项:乙出发时,甲已走路程为5千米,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甲比乙早出发1小时,该选项是错误的。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作者河北
70 ( 单选题 ) 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15、X。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三角形有多少个?
A. 3个
B. 4个
C. 5个
D. 无数个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几何个数统计
解析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由此可知 15-3<X<15+3,得到12<X<18,因此第三边X可以取13、14、15、16、17五种,组成的三角形就有5个,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作者河北
71 ( 单选题 ) 某班有60人,参加物理竞赛的有30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32人,两科都没有参加的有20人。同时参加物理、数学两科竞赛的有多少人?
A. 28人
B. 26人
C. 24人
D. 22人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二集合容斥
解析
二集合标准公式,参加物理竞赛30人,数学竞赛32人,都未参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