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3年试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真题(二)
2012-07-23 23:26: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对上文中“延口残喘”一词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反映鲁迅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无私无畏精神

B.反映鲁迅对只能写文章纪念捐躯青年的无奈

C.反映鲁迅先生处于极为险恶、压抑的环境之中

D.反映鲁迅先生悲愤的心情和奋力抗争的精神

96.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97.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如起点甚卑,则易与世俗同流。现代一些老的艺术家,其起步多在三十年代之初,师承鲁迅现实主义之教,投身中国革命洪流,根底甚厚。其积累之经验,可为后代言传身教者,当亦不少。

不符合本段意思的是(  )。

A.学习的起点高的艺术家,可如鲁迅一样不与世俗同流

B.学习起点高,可以创造美,并可为后代言传身教

C.一些老艺术家师承鲁迅,投身革命,可为后代师表

D.学习起点高低,影响艺术家品格,也影响艺术造诣

98.专家们对农作物的生产加工应用生物基因技术,反应不一。大部分专家认同一个严肃的想法:发展基因改良植物与“长期但确实的风险”相关。

下列观点,与“大部分专家”态度明显不一致的是(  )。

A.不能因转基因食品尚未出现严重负面影响,就说它无害

B.考虑基因改良植物的负面影响,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C.在还没有科学公断时,不应告诉大家某一技术是安全的

D.呼吁暂缓转基因作物在大范围内种植,是有理由的

 

81.C【解析】本题的解答要结合划线句子的后一句来看,地球每一天的时间延长了,而地球一天的时间是根据地球的自转来的,所以由此可以推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了,故选C项。

82.C【解析】划线句子的关键词一是“也许”,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出作者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二是“只要”,这就是以义理为借口而忽视材料真实性,故选C项。

83.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的语感,这段话是口语,所以首先应该排除书面气息较浓的C和D项,再根据上下文尤其是后文的一个“更”字,故最佳选项为B。

84.D【解析】这一小段话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的三段论结构,所以最后一句最好与首句的“理想人格”有所呼应,才能全面阐释孔子“理想人格”的含义。故最佳答案为D。

85.D【解析】由题意可以看出原句前后两层意思相悖,前一句说书能对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后句“但”字语意逆转。所以答案为D项。

86.A【解析】这段话的关键在最后一句“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并没有下任何论断而只是疑问,所以只有A项用了“可能”一词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87.A【解析】本段话最后一句“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是并列的两件事,而B项却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保证;选项C中女足的活动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并未提及,题目中只是说对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D项中说已确定,但是题意却是“将”,还未发生。故选A项。

88.A【解析】本段话中两种医疗措施的共同点是使伤口愈合得更好,而B,C,D三项的意思都与此相反,所以本题最好用排除法很快可以得出答案A。

89.D【解析】要抓住这段话中最关键的一句“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暗示”,这样的教导当然是“讲究形象性”的,故选D项。

90.B【解析】题目中“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一句表明一般人都会趋利避害,但是“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一句说明利弊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只能是最大程度地争取做到利大于弊,故选B项。

91.D【解析】这段话中“品察他们的克隆”指的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所以这段话的重点是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双重意义而不是强调文学家的任务或创作目的,故选D项。

92.C【解析】本题难度不大,首先如果知道“竞争性”和“调节性”根本不是“缺陷”就排除了B和D两项,而文中完全没有提到“盲目性”,又可排除A项,所以选C项。

93.D【解析】这段话并没有涉及到要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所以排除A项; 所举的例子也不全是“重大主题”或“振奋人心的情节”,所以排除B项; 更没有任何理由说短篇小说作者就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所以只能选D项。

94.A【解析】根据段落中“欲知……首先……”一句就可以很明显地知道,物质的微观结构指的是微观物质即各种小粒的内部结构,只有A选项清楚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95.A【解析】“延口残喘”是指一息尚存,生命即将终结。此处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悲愤、压抑和无奈的情绪,而不具有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含义,故选A项。

96.C【解析】本题中苏轼认为贾谊“识不足”才造成他的悲剧,说明苏轼认为自己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所以选项C说苏轼与贾谊同病相怜是与题意不符的,故选C项。

97.B【解析】本段第一句说“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意思是学习起点高是能创造美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一定是充分条件,而选项B就犯了这个错误,把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

98.B【解析】文中大部分专家的意思是发展基因改良植物可能有风险,而B项的意思与此刚好相反。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4年试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真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