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1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二)
2016-03-12 14:13: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文学所描绘的天堂生活、人间仙境

    C.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想象与向往                D.把悲剧转化为美满结局的偏好

13.成本决定了绿色燃料的发展速度。它最大的竞争对手石油工业在经历了10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后正处于全盛时期,目前运营的大部分石油冶炼厂都已实现收支平衡。而生物质燃料工厂仍需要上亿美元的前期投资,在计算绿色燃料的价格时,这部分成本也必须考虑在内。

    对这段话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计算绿色燃料价格,需考虑前期投资成本   B.相对于传统的石油,发展绿色燃料的成本处于劣势

    C.石油是绿色燃料发展的最大竞争对手       D.石油正处于全盛时期,其他燃料无法与其相比

14.通常来说,第一产业对就业表现为一种剩余劳动力“蓄水池”作用,虽然表面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实际上有效吸纳能力有限;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即同样的GDP),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则某区域的劳动力人口承载力越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第一产业有效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B.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劳动力人口承载力也存在差别

    C.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应该重点发展   D.经济规模对劳动力人口承载力有很大影响

15.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人均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难度。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只有达到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的发展水平时才具备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还不能建立起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这显然不符合发展的要求。

    作者通过这段话想表达的观点是(    )

    A.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难度

    B.中国尚不具备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

    C.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保制度不能等到中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才建立

    D.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能建立起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16.后世学者常常将1917年的“十月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联系在一起探究,却很少有人观察到几乎同时发生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事实上,1919年的中国思想界同时受到了来自南北两大社会思潮的夹击式影响,至少在经济领域,保守的企业家阶层的选择与甘地的非暴力主张很可参照。

    作者写作这段文字意在指出(    )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联系紧密

    B.学者忽视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1919年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C.“五四运动”前后,保守的企业家阶层的选择受到甘地主张的影响

    D.“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受到了俄国和印度两大思潮的影响

17.农村文化是一套处境化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体系,它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无论如何“先进的”文化从外面输入到这样的社会也是脱离实际的。

    对这段话中“处境化”含义的理解,以下最准确的是(    )

    A.与农村各地生产、生活经验相适应的            B.适应农村实际发展变化的

    C.与当地农村社会实际相联系、相融合的         D.与先进文化发展相适应的

18.把核能看成可持续性资源,可能会很困难。与其他替代资源不同,核能长期为环境保护主义者所厌恶,主要是因为放射性废物储存问题。但是,核反应堆也是高效的电力之源,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并且,就某些类型的反应堆而言,其设计能使废料减少到最低限度,基本能够防止反应堆熔毁。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

    A.核能很难被看成是一种可持续性资源

    B.一些类型的反应堆,基本能防止反应堆熔毁

    C.核反应堆不排放任何污染废料和气体

    D.核反应堆是高效的电力之源,并且某些反应堆的设计已经得到改进

19.法律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这其中也包含着另外一重意思,即法律的生命在于影响政治、改造社会。法律与政治两者之间具有先天的联系。经典的法学家其实都是政治哲学家。他们从来都没有孤零零地谈论法律。他们关于法与法律的见解往往是在对非法律问题的探究中引申出来的。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孤零零地探讨法与法律问题不能得出关于法与法律的有益见解

    B.探讨法律问题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变迁,这样才能使法律真正获得发展

    C.法律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紧密关系还表现为社会变迁影响法律的发展

    D.政治哲学家所讨论的主要是如何运用法与法律影响政治、改造社会

20.虽然思考偶尔能带来激动人心的发现,但这些发现与发现之间的阶段对思考者的精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思考时,我们没有必要告诉自己正在经历一种令人兴奋的过程,而只要认识到,我们的行为是按照人类状况对我们的要求,认真地、理智地并且是自律地进行的,就已足够。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按照人类状况的要求进行思考是思考者的使命

    B.思考者思考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力

    C.思考者思考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令人兴奋的过程

    D.思考者思考问题必须是认真的、理智的,而且是自律的

21.所谓的颜色,其实不过是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被我们的眼睛捕捉后所产生的反应。虽然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放出电磁波,但是其中只有极少数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类的光感。在太阳辐射而来的电磁波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如果将所有可见光都过滤出去,即使剩余的电磁波强度再高,我们也只能看到一片漆黑。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在可见光是人眼感知颜色的基础            B.眼睛捕捉电磁波后所产生的反应就是光感

    C.物体温度越高,释放的电磁波越强           D.可见光的强度越强,眼睛所看到的颜色越鲜艳

22.辛亥革命后,紫禁城旧藏和宫中传世品大量流失。这时,这些以前在中国本土以外几乎不为人知、甚至普通中国人自己都不很了解的官窑瓷器才不断展现于世。因此,当今有些旅游者参观了几家外国博物馆,见到馆藏的一些官窑瓷器,就想当然张冠李戴地误以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是针对官窑的。这实在是一个历史误会。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    )

    A.中国瓷器出口西方的历史                   B.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评价

    C.官窑瓷器在民间的流传                    D.这个历史误会产生的原因

23.个体生命从家庭生活所习得的情感与社会技能,其核心要素是“道德感”。而且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个体生命习得这一情感的能力被神经元编码为一段特定时间的“窗口”,错过这一时段,便难以习得相应的技能,从而极大减弱了个体生命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感决定个体的情感与社会技能                 B.个体能否习得道德感是由神经元编码决定的

    C.错过特定的时间,个体将无法习得社会交往能力    D.对个体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存在关键期

24.为增加新闻的鲜活性,很多报道会选择小切口的微观切入,经济新闻报道也不例外。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报道往往又会使读者的感知过于零碎、片面。比如在此次金融危机报道中,一会儿是旅游业冷清,一会儿是房地产滞销,一会儿又是中产白领有钱不敢花……到底全貌是怎样的?这时候,微观切入时的大局意识就非常重要。

    这段文字的作者对经济新闻选择微观切入的态度是(    )

    A.不置可否    B.赞成       C.反对    D.辩证

25.当人们需要作出可靠判断,以决定在复杂情势中应如何行动时,理性是最可信赖的工具。非理性工具,诸如预感与习惯,虽亦常被使用,但是当事关重大之时,或者当成败取决于所下判断的关头,诉诸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广东省2010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 ..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