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意思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理论也称为短板效应。
B项青蛙现象是指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C项鲶鱼效应是指为了能够将鲜活的沙丁鱼运送到岸,渔民会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中放入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着回到港口。现代管理中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
D项刺猬法则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能够相互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刺猬法则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戴高乐总统在工作中总与下属保持必定的距离,运用的是刺猬法则。本题正确答案为D。
76. C[解析] A项,人们常说的“定期”一般是指整存整取类的定期储蓄存款:50元起存,多存不限;一次存入,约定期限,存款期限分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由银行发给存单,到期凭存单支取本息。B项,零存整取储蓄是一种每月按约定数量的款项存储,按约定时间一次提取本息的定期储蓄;存期分为一年、三年、五年,每月固定存入一定数量,5元起存、多存不限。D项,教育储蓄是指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指定银行开户、存入规定数额资金、用于教育目的的专项储蓄,是一种专门为学生支付非义务教育所需教育金的专项储蓄。C项,定活两便储蓄是一种事先不约定存期,可以随时支取的储蓄存款。其利息与活期储蓄存款相比有一定优越性。故C项正确。
77. B[解析] A项属于对题干观点错误的理解,题干观点是“主权的人民受自己制定的法律领导”,但并不意味着“民主国家的法律都是人民自己制定的”,A项把题目观点予以了绝对化和扩大化理解,故排除;马克思关于国家的观点告诉我们,只要有国家存在,就必然有阶级存在,就必然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划分,即便是在民主国家,也不可能做到“人人享受平等的法律”,排除D项;由“自己去做可能做的一切事情”可知民主国家的法律保护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不单纯是法律制定者的利益,因为一般来说法律的制定者的范围远远小于人民的范围,故选B项,排除C项。
78. C[解析] 水是液态,各分子间距较小,从一个分子的热量传到另一个分子比较容易;空气属气态,分子间距大,热量传递比较困难。故水的热传递性能比空气好,本题应选C。
79. A[解析]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当汽车正常行驶的时候,乘客与汽车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当汽车突然拐弯时,由于乘客自身的惯性,仍然保持与汽车原来运动方向相同的状态,因此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
80. C[解析] 中央人民政府对特别行政区的统一领导。全国人大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两个基本法的第1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12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这是将我国宪法的规定具体化。故选C。
81. D[解析] D项直系家庭是由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子女所组成的家庭。A项,父母和两个或多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后代所组成的家庭,称为复合家庭;在这种家庭中除纵向的直系亲属关系外,还包括横向的旁系亲属关系(这一分类不涉及未成年的兄弟姊妹)。B项,双亲家庭是指孩子能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C项,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由上述定义可知,本题选择D。
82. A[解析] X86代表着计算机的CPU,即中央处理器的不同型号。故选A。
83. B[解析] 因为汽车在怠速时汽油燃烧不是很完全,容易产生和排放一氧化碳,怠速状态下开空调会把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带入车厢,所以此人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身亡。故选B。
84. C[解析] “鬼火”就是“磷火”。因为人的骨头里含有磷,磷与水或者碱发生反应时会产生磷化氢,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磷化氢自燃就是民间通常所说的“鬼火”。故选C。
85. D[解析]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植树造林除了为增加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外,最重要的是为了防风固沙,蓄水保墒。故选D。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86. D[解析] 2005年到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的人数为:21684-18084=3600(万人),第二产业年均增加为:3600÷4=900(万人),所以答案为D。
87. B[解析] 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29708/77995)×100%≈38%,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故选B。
88. D[解析] 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为:(9789-3553)÷(77995-2170)×100%=6236÷75825×100%≈8%,所以本题答案为D。
89. C[解析] 由资料可知第一产业和乡村就业人员数量都减少了,所以A、B项排除。城镇就业人员分为城镇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和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其中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增加4947万人,而城镇就业人员增加31120-27331=3789(万人),则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是减少的,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增长率是超过城镇就业人员增长率的。故本题选C。
90. B[解析] 由题干可知,一、二、三产业从2005年至2009年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所以C、D两项表述错误。2005年至2009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所以A项错误。运用排除法可知,B项为本题答案。
91. A[解析] 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3650-1740)÷1740≈11倍。故选A项。
92. C[解析] 2005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水平的比例为24.8%,而2009年为41.8%,故5年内差距缩小了418-248=170个百分点,故选C。
93. B[解析] 2010年美国的GDP为:58791÷40.2%≈146246.3(亿美元),B项正确。
94. C[解析] 由图可以直接看出,2009年人均GDP增长最多。故选C。
95. D[解析] 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与世界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比值为418%,没有达到一半,所以D项错误。故选D。
96. B[解析] 我国大陆地区总人口1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133973-126583)÷10=739(万人),故本题选B。
97. D[解析] 2010年大陆地区总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比例为68685∶65287≈100∶95,故本题选D。
98. D[解析] 2010年大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2000年增长的人数为11379-10643=736(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736÷10643×100%≈7%。故本题选D。
99. A[解析] 2010年受教育人口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为:11964÷133973×100000≈9000(人),故本题选A。
100.B[解析] A项,2000年男女性别比为65355∶61228,2010年男女性比别为68685∶65287,计算可知65355/61228>68685/65287,故A项错误。
B项,由98题可知,少数民族增长速度为7%;汉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为:(122593-115940)÷115940×100%≈6%,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汉族人口增长速度,B项正确。
C项,城镇人口比重增加(66558-45594)÷45594×100%≈46%,C项错误。
D项,从表中很容易可以看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一倍,增长最快,所以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