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2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真题卷(精选)(四)
2016-03-12 15:30: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0
每度0.9元,12002400每度1.5元,000600每度0.3

D.某品牌手机内存8GB的售价4888元,16GB5388元,32GB6288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下列给出的文字、表格、图形资料均5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处理,然后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一、根据下列资料,回答8185题。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8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国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长24.4%

81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A20120      B19120       C19115      D21015

82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人均财产性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分别用RARBRCRD表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ARB>RC>RA>RD       BRA<RC<RD<RB

CRA>RB>RC>RD       DRA<RB<RC<RD

83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A6.0%      B16.7%       C13.7%      D21.4%

84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A5.20%      B5.22%       C5.70%      D5.26%

二、根据下列资料,回答8690题。

20115月江苏全社会用电量情况

指标

绝对量(亿千瓦小时)

比去年同期增减(%

201012

20115

201115

累计

20115

201115

累计

全社会用电量

394.3

359.26

1697.23

14.4

14.0

工业用电量

290.32

297.43

1335.05

14.3

13.5

轻工业

69.07

70.10

305.38

15.5

12.3

重工业

221.25

227.33

1029.67

13.9

13.8

城乡居民用电

24.9

28.56

174.48

6.7

12.6

城市

11.83

14.05

90.55

4.4

11.9

乡村

13.07

14.51

83.93

9.0

13.3

分地区工业用电量

 

 

 

 

 

苏南

179.11

184.42

825.26

11.9

11.5

苏中

42.18

42.75

193.28

13.5

13.7

苏北

50.21

51.20

227.24

24.8

22.1

各市工业用电量

 

 

 

 

 

南京市

24.78

23.02

103.84

11.7

8.3

无锡市

41.75

42.52

190.23

6.8

7.8

徐州市

19.42

19.56

88.45

19.7

18.7

常州市

20.98

24.42

106.62

17.7

18.7

苏州市

79.1

81.01

364.85

11.7

11.9

南通市

18.36

17.87

81.68

10.8

11.9

连云港市

6.13

6.11

27.50

38.1

35.4

淮安市

8.09

8.14

36.29

18.0

15.9

盐城市

11.28

11.48

50.24

22.0

18.9

扬州市

10.97

10.95

49.30

20.7

18.8

镇江市

12.51

13.45

59.71

21.3

15.3

泰州市

12.85

13.93

62.31

12.0

12.1

宿迁市

5.29

5.91

24.76

49.4

40.0

86.与201012月相比,20115月江苏用电量增速最快的是( 

A.轻工业用电量      B.城市居民用电量

C.重工业用电量      D.乡村居民用电量

87.如果201115月苏南、苏中和苏北用电量的月平均增速分别用表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A>>        B<<

C<<        D>>

882011年前5个月,江苏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比重、乡村居民用电量占城乡居民用电量的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 

A.都有所增长      B.都有所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892011年前5个月,江苏13个市用电量的月平均增量为负值的市有( 

A0      B3        C4      D5

902010年前4个月,江苏累计用电量最多的三个市依次是( 

A.苏州、无锡、常州      B.苏州、无锡、南京

C.无锡、苏州、常州      D.无锡、苏州、南京

 

 

2012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真题卷(精选)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C。文段首句是提出的观点,陈述的现象是“微博营销中出现不正当竞争或恶意诋毁的现象”,提出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微博营销行为”。C项正是针对文段提出的问题所提供的对策,符合题意。A项,“制度监管”是文段首句提出观点时所提及的内容,并不是文段重点,重点是“法律的依据”,且“加强监管”在文段中没有体现。B项是对第二句中的“不正当竞争”的态度,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D项是文段第一句后半句的同义转换,显然不是正确选项。

2【解析】A。文段末尾的引导词“故”表因果,同时也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即讨论作品的接受要考虑时事变迁。与之意思最为接近的是A项。文段主要讲的是“接受作品”,方法是要“考虑时事变迁”,BC两项中的“理解”是“接受”的前一阶段。此外,“不一样”、“不同”也不是文段所要强调的重点。D项主体错误,文段并不是讲“讨论作品要考虑作者”,而是讲“讨论接受作品要考虑读者”。

3【解析】B。根据文段中的“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A项正确。根据“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可知B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可知D项正确。

4【解析】B。对于文段中关键词的理解,通常要找到其所在句中的位置。在这段话中,“这个问题”处于首句中,后面的内容是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其中,第二、三句所说的内容是技术不等于市场,第四句是以实例证明“这个问题”,选项要兼顾到技术与市场这两方面才行。A项仅提到了“技术”,而忽视了另一个主体“市场”。C项只是对第四句实例的一个理解,不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D项的“根基”在文段中没有提及。B项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

5【解析】A。文段是“分──总”结构。前两句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说明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要实现对外转移,需要克服一些条件限制。这里的“对外转移”指实现了地域转移,条件限制即文段中的年龄、文化、经济等因素。B项,这里的“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与文段中的实现对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是同一概念。C项,文段只是讲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易实现向外转移,但不能将不具备这些条件看成是留守家乡的缘由,属于主观臆断。D项“实现经济状况改善”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概括来看,A项所述为文段主要说明的问题。

7【解析】A。由第一段“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使机体……呈现出衰老的特征”,可知BC两项正确。由第一段“……所受到的随机损伤的大量累积;这一累积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开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