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bsp; A.拘传 B.拘留 C.训诫 D.罚款
94.甲厂在一种专利产品的生产中,需使用乙厂已取得专利权的技术,甲、乙双方未就签订许可合同达成协议。依照《专利法》的规定,()提出实施强制许可的申请。
A.甲厂可以,乙厂不可以 B.乙厂可以,甲厂不可以
C.甲、乙厂都可以 D.甲、乙厂都不可以
95.董事、监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如何处理?()
A.自己提出辞职 B.承担行政责任
C.承担赔偿责任 D.解除其职务
96.“信息高速公路”是指( )。
A.采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电话通信网 B.邮政信件高速传递网
C.传真通信网 D.采用多媒体的数字化、大容量光纤信息网
97.经常下厨的人都知道不能用铁锅煮酸性食品,其原因是( )。
A.酸性食品中的酸能溶解铁,从而生成低铁化合物,人吃后可引起中毒
B.酸性食品在加热后可能变质,人吃后会引起腹泻
C.酸性食品在铁锅中煮可能腐蚀铁锅,造成铁锅渗漏
D.酸性食品一般不能煮食
98.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被称为( )。
A.行政职责 B.行政功能 C.行政作用 D.行政职能
99.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并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指的是( )。
A.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B.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
C.社会事务 D.公共事务
100.有关公务员的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转任、回避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被称为国家公务员( )。
A.新陈代谢制度 B.激励约束制 C.职业发展制度 D.职业保障制度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这段话主要是通过对艺术的畅想,来激发我们的科学思维,着重强调最后一句话,我们可以从递进词“并”看出,选B。
2.D [解析]由文中转折词“但”后面的内容:“却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可知,选项D为正确答案。
3.A [解析]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故D表述错误;B、C两项夸大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所以A项正确,此题可用排除法。
4.C [解析]从“但以下要点可以使应聘者提高应试能力,提高成功率”可以推知下面的内容一定是围绕一些可供借鉴的应试要点展开的。故答案为C。
5.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和三民主义具有一致性,其目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国民党一致抗日。A、C从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合,D不能够全面反映材料的内涵。因此,正确答案为B。
6.B [解析]这段文字是层进结构。由鼻腔、口腔进而说到胃肠道,以至最后的使病菌排出体外,根据整套的有关组织的防御功能,可排除其他三项。
7.C [解析]后面一句的“令人屏息”的是风景美的程度,加强秀美,前一句观察顺序由上而下,能更好的与下一句衔接。
8.D [解析]这段话先指出了我国和外国征收遗产税的差别,进而分析这种现象有悖于国际公平原则,有损国家税收主权和经济利益,并进一步说明了原因。A、B、C项只是复述了原文的部分内容,不能概括文意。只有D项最能准确表述原文主要意思。
9.D [解析]“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可知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实践,选D。
10.A [解析]作者通过对出租车公司收取高额“份钱”的不满,以此来表达对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和风险分担方式的不满。选A。
11.B [解析]从第一句话可看出,作者不赞成把世界戏曲分为三大体系,故B项是作者不赞同的观点。
12.D [解析]苏东坡认为琴声的美不仅取决于“琴上”,也不仅取决于指头上,而应该是两者的和谐配合统一,因而体现的是主客观的统一。其实苏轼话前已经有提示,引用只是为了论证主客观的统一。
13.C [解析]本文段主要是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讲述原子核的构成,故A错。B、D两项错误理解了文意,因此选C。
14.C [解析]第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体现作者的失望之情,接下来对“清国留学生”的描述,更是其失望的延续。
15.B [解析] B项所述“能给人温暖”表述不对,应为“使人感到温暖”。理解题干要求时,要扣住“心理”去体会,颜色和温度没有联系,只是心理作用。
16.C [解析] A项表述错误,“反腐败”的根本是什么,在文章中并未提及;B项只是文章中的一个论述过程片段,不能统领全文;D项中所述内容在文中也未曾提到,属文意扩张。故答案为C,由第一句即可得出。
17.C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说明古希腊神话塑造的神和英雄独树一帜,他们和普通的凡人一样“可爱”,而未提及古希腊人更相信人,以及相对于人来说,神和英雄缺点多。故C项不符合段意。
18.C [解析] A项错误在于大气逆辐射是大气热量丧失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大气热量的来源;B项错误,大气辐射也会导致大气热量的散失,所以大气温度应该会降低,地面温度则会升高;C项正确,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都会导致大气热量的散失,只不过大气辐射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热量去向是太空和地面,大气逆辐射的热量来源特指地面辐射,热量去向也特指吸收地面辐射后返还给地面热量;D项错误,红外线的吸收并不是所有星球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至于月球、金星谁的温度高,根据文意并不能推断出。所以答案为C。
19.D [解析] A、C项超文意概括,不正确;B项概括不完整,文章不仅说文坛“需要”杂文,而且说明了现实中杂文的处境,而这两点也正是杂文所处的矛盾境地。所以答案为D。
20.B [解析]本段主要讲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的各种原因,A项是文章切入点和导言,而不是文章中心,C项只说明了自然原因,D项只说明了社会原因,两者都不够完整,只有B项概括全面,故答案选B。
21.D [解析]根据文中“传统上控制柴油机内碳氢化合物微粒浓度会导致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增加”及“能够同时减少烟气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可知D项正确。
22.D [解析]根据文中“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还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知D项错误。
23.D [解析] A项表述不全,B、C两项明显错误,只有D项准确地表达了“此”的含义。
24.C [解析] A、B项明显与句意不符,D项表述过于笼统,C项准确表述了画线句子的意思。
25.D [解析] A、B项不正确,C项文中未提及,只有D项概括准确全面。
数字推理
26.A [解析]本数列为三级等差数列,即:
-1,0,1,2为等差数列,则空缺项为64+16+2=82,故选A。
27.A [解析]本数列各项均减1,得到新数列2,3,5,7,11为质数数列,则空缺项减1也应该为质数,故选A。
28.B [解析]本数列为二级周期数列,分析如下: 猜测3,4,5,3,x1,x2,…为一个“-3周期数列”。尝试:x1=4,空缺项为17+4=21;检验:x2=26-21=5,则空缺项为26-5=21。猜测合理,选择B。
29.B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跳跃数列,奇偶项规律都非常明显。奇数项11,15,19,23是一个等差数列;偶数项21,18,15,()也应该是一个等差数列,空缺项应为1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30.C [解析] -13=(-2)3-5,4=(-1)3+5,-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