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 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2:司法被称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必须加大司法体制改革力度,建设公正高效权 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做了全面的部署。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 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 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完善司法体制 ,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材料3: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 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 的诉讼制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 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 发挥决定性作用。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公正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 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27.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 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下列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措施有______ 。 A.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B.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C.推进严格司法 D.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统一的体制改革试点
2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完善审级制度。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一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 B.实现二审终审制 C.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 D.死刑复核权下放至高级人民法院
29.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对人权的司法保障将得到切实加强 。下列有助于保障人权的司法措施有 A.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各项权利的制度保障 B.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 C.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强制结案制度 D.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
6/25
2015上海(B卷)《行测》真题
材料(二)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5~128题。 2014年9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决定今年启动决定今年启 动上海市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17年整体实施。根据方案,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和外语3门实行 统一考试,考生再选3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参加在6月的统一高考,满分各150分 ,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另外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选择较好成绩计入总分。考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每门考试以满分70分计入总分。高校可 以根据专业要求和办学特色提出不超过3门的科目要求,考生只要满足其中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 根据上海改革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 思想政治、历史等13门科目,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合格”是高中生取 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此外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除合格性考试外,还增设等级 性考试,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并参加考试,6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全由全市统一命 题和阅卷,成绩按照等第呈现为A、B、C、D、E五等。13们科目的合格与等级考分散在高中三年,学生均能只能参加 一次,随教随考随清。 从2010年《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到2014年9月19日上海版的高考改 革方案公布,四年的时间里,上海始终在系统完整地考虑开展教育考试改革。这次的高考改革方案,被认为是恢复高 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也最复杂的改革,最终出台的方案是平衡公平性和科学性、理想方向和现实条件的结果。
30.下列关于上海高考新方案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 A.新方案要求学生在语、数、外之外再选考3门,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 B.新方案把原先的分散考试变为统一考试,有利于缓解考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 C.按照新方案确定的改革思路,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 D.实施新方案以后,高校招生录取既考虑总分、又兼顾单科成绩,赋予高校选拔学生的自主权
31.在上海高考新方案的出台过程中,有关部门调研多达71次,政策发难十易其稿,多次向中学、大学校长以及教育 专家征询意见,这说明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需要____。 A.考虑不同部门的利益诉求 B.多渠道优化公众参与 C.多方面综合意见,对方案不断优化调整 D.做好多渠道的政策信息公开
32.上海高考新方案颁布后,社会舆论出现了多元的不同声音,如认为新方案增加了学生的复读难度,增加了学生区 域间转学的难度等,这说明____。 A.政策方案的形成是个渐进完善的过程 B.政策方案的落地需要完善配套措施 C.政策方案的最终实施不可避免会给部分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 D.政策方案的制定需要兼顾实施的可行性
33.完善和实施上海高考新方案需要考虑诸多政策影响因素,下列选项中,____与优化此项政策方案实施有关。 A.构建科学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B.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C.优化高考招录模式,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 D.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
材料(三)
7/25
2015上海(B卷)《行测》真题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29~132题。 基本案情:2013年2月19日,张某向S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申请获取“本市116地块项目土地出让金缴款凭 证”的政府信息。S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经至其档案中心以“缴款凭证”为关键词进行手工查找,未找到名为“ 缴款凭证”的116地块项目土地出让金缴款凭证的政府信息,遂认定其未制作过原告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根据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二十一条第(三)项答复张某,其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张某不服,提起诉讼,要 求撤销该政府信息公开答复。 裁判结果:经法院审理认为,原告申请公开的相关缴款凭证,应泛指上被告收取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缴纳本市1 16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形成的书面凭证。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缴纳款项凭证的名称或许为缴款凭证,或许为 收据、发票等,并不局限于缴款凭证的表述。原告作为普通公民,认为其无法知晓相关缴款凭证的规范名称,仅以此 缴款凭证描述其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内容的主张具有合理性。而与之相对应,被告系本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知晓 其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开具给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的凭证的规范名称,但在未与原告确认的前提下,擅自认为原告 仅要求获取名称为缴款凭证的相关政府信息,并仅以缴款凭证为关键词至其档案中心进行检索,显然检索方式失当, 应为未能尽到检索义务,据此所认定的相关政府信息不存在的结论,也属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决撤销被诉政 府信息公开答复,责令被告重新作出答复。一审宣判后,当事人均未上诉,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34.关于“本市116地块项目土地出让金缴款凭证”的政府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应当主动公开 B.张某可以根据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S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申请公开 C.该信息是否涉及商业秘密,法院应当做出认定 D.张某对该政府信息名称的描述符合常理
35.《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是:“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 ,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这是本 案中被告做出答复的法律依据。根据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被告适用法律错误 B.被告应当告知张某到其他行政机关申请信息公开 C.被告应当进到信息查询检索义务,以证明信息是否存在 D.被告在以“缴款凭证”检索未果时,应与张某沟通确认信息内容
36.张某不服S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政府信息公开答复。起诉时 ,张某______ A.应当向法院提供该政府信息公开答复 B.应当聘请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 C.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被告存有该政府信息 D.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应从知道被告做出信息公开答复之日开始计算
37.法院在审理后做出判决:撤销被诉政府信息公开答复,责令被告重新作出答复。其主要理由是______。 A.被告做出的信息不存在的答复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B.被告未以合理方式履行职责 C.原告提供的证据非常充分,被法院采信 D.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材料(四)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3~136题。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和四 个中央直辖市之一。
8/25
2015上海(B卷)《行测》真题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邻杭州湾,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接壤,是中国海 岸线的中心位置。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2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00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648.6 平方公里。 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海在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开始建城。“申城”是 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都被强辟租界或完全割让,上海也不例 外。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 继在上海强辟租界,那时的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但同时由于租界提供了相对自由安 全的环境,避免了反动政府、军阀以及战乱的侵袭打扰,加之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便利,使得上海各项民族产业得以迅 猛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