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3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试卷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一、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请开始答题:
1. 3,5,6,10,11,17,18( )
A.25 B.26 C.27 D.28
2. 3,
,
,( )
A.
B.
C.
D.
3. 3,10,31,94,( ),850
A.250 B.270 C.282 D.283
4、3、2、11、14、27、( )
A. 32 B. 34 C. 36 D40
55.、15/-4、14/5、45/-28、( )
A. 25/36 B. 33/41 C. 21/48 D. 35/64
二、数学运算。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试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备地计算出答案。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
请开始答题:
6.20122012的末位数字是:
A.2 B.4 C.6 D.8
7.—群人坐车旅游,每辆车坐22人,剩5人没有座位,每辆坐26人,空出5个座位, 问每辆车坐25人,空出多少座位?
A.20 B.15 C.10 D.5
8.甲地到乙地,步行比骑车速度慢75%,骑车比公交慢50%,如果一个人坐公交从甲地到乙地共用1个半小时,问: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多长时间?
A.10分钟 B.20 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9.某项工程计划300天完成,开工100天后,由于施工人员减少,工作效率下降20%,问完成该工程比原计划推迟多少天?
A.40 B.50 C.60 D.70
10、甲容器有浓度为3%的盐水190克,乙容器有浓度为9%的盐水若干克,从乙取出210克盐水倒入甲,甲容器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
A. 5.45% B. 6.15% C. 7.35% D5.95%
11.正六面体的表面积增加96%,则棱长增加多少?( )
A. 20% B. 30% C. 40% D. 50%
12.有70名学生参加数学、语文考试,数学考试得60分以上的有56人,语文考试得60分以上的有62人,都不及格的有4人,则两门考试都得6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
A.50 B.51 C.52 D.53
13.由1-9组成一个3位数,3位数肯定有数字重复的组合有多少种?
A.220 B.255 C.280 D.225
14、某个公司有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各有一个仓库,这四个地方大致都在一条直线之间分别6千米、10千米、18千米,甲仓库有货物4吨,乙仓库有货物6吨,丙仓库有货物9吨,丁仓库有货物3吨。如果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到一个仓库,每吨货物每千米运费100元,请问把货物放在哪个仓库最省钱?( )
A.甲 B.乙 C.丙 D.丁
15.5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9,5个人中没有小于24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多少岁?
A.46 B.48 C.50 D.59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5题,参考时限35分钟)
一、选词填空。根据题意,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请开始答题:
16. 在互惠关系中,一个微小的支持可能形成较大回报的责任感,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所蕴含之意。正是这种责任感生成了以一种行为回报另一种行为的持续性关系。
A.投桃报李 B.礼尚往来
C.来鸿去燕 D.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17.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而现在的四合院几乎一模一样,仿佛一条生产线上下来,与建筑传统 。”
A.南辕北辙 B.背道而驰 C.天壤之别 D.大相径庭
18.前不久热映的香港电影《桃姐》,反映香港老人院生活的片段让人难忘,催人泪下, 当片中一群老人机械地张着嘴巴,护工挨个喂饭过去的场景出现,许多观众 。
A.唏嘘不已 B.感叹不已 C.感喟不已 D.伤感不已
19、动漫在当前文化产业中________,曾是一张“白纸”的昆山动漫产业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吸引了众多商家抛出“绣球”。
A.唾手可得 B.炙手可热 C.烜赫一时 D.稳操胜券
20.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史上,1952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它成为新旧招生制度的________,标志着“高考时代”的开始。
A.标志牌 B.分界线 C.分水岭 D.里程碑
21.在景区门票涨价广受质疑时,有些地方把景区的门票价格听证会当 ,但景区是—种特殊的商品,不仅牵涉当地百姓的利益,还直接影响外地游客利益。
A.保护伞 B.护身符 C.挡箭牌 D.遮羞布
22.“刻章办证”的小广告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办证俨然成为了一个行业。正是长期以来“以证治国”的管制思维,给人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催生了 的证件需求。
A.变异 B.异化 C.固化 D.变化
23.生活在内地的中国人终其一生,要无数次填写有关个人资讯的登记表格,举凡上学、提干、入党、参军、就业、旅行等概莫能外,而登记栏目也几乎是 的,包括出生年月,家庭出身、民族、性别、党派、籍贯、文化程度等。
A.千人一面 B.如出一撤 C.—模一样 D.千篇一律
24.神九飞天,值得毎一个华夏儿女为之自豪,但 之后仍需回归 ,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善莫大焉。
A.感性 理性 B.理性 感性
C.高兴 清醒 D.兴奋 平静
25.天价粽子人为添加鲍鱼、海参、扇贝等昂贵成分,甚至在礼盒中配售其它商品而令粽子价格暴涨,从而让好好的端午节变了味道,这是对节日的亵渎,更是国人 消费心理在作怪。
A.变态 B.畸形 C.阴暗 D.病态
二、阅读理解。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需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26.由于体制性障碍、城乡利益及农民工知识技能不足等原因,农民工一直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是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城市居民。当前,农民工家庭面临着经济层面、 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三种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社会融合问题。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民工在城市中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
B.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城乡二元体制是因素之一
C.农民工与城市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D.农民工需要在经济、制度、文化层面融入城市社会
27.目前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为什么?一是现有的城市发展是“关起门来搞城市化”,把农民关在城外,自己在城内搞现代化,这是为城市“锦上添花”, 而不是搞农村“人口城市化”。二是我们在城市化道路上搞“天女散花”,强调大力发展小城镇,因为“小城镇,大战略”,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战略选择和过时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的延续,它实质上就是不愿意让让农民进大中城市,不许他们分亨大中城市积累的文明成果。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城市化就是让农村人口城市化
B.城市化就是使农村人口进入大中城市
C.城市化就是让农民离土又离乡
D.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
28.看待让社会公正问题,应防止落入平均主义这种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颇具诱惑力的窠臼中。虽然平均主义在某些领域是否适用的,但若将其推广到所有领域尤其是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别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最终只会扼制人的积扱性,扼杀社会发展的活力,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这段话意在强调:
A.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B.平均主义是国人习惯的“窠臼”
C.平均主义适合非分配领域 D.追求社会公正并非要搞平均主义
29、在美国,自2008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从未超过5%,而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在2009年和2010年的高峰期却增至15%以上。在所有经合组织成员中,这一趋势已经很明显:新增的工作越来越需要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人。因此,很多工人正在被抛弃。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到2020年,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出现近600万人的剩余。这段文字所揭示的突出问题是:
A.低学历工人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B.永久性失业的人群将持续增长
C.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越来越大
D.高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持续增长
30.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也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断出( )。
A. “人口红利”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
B 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
C. “人口红利”期是一个国家人口变迁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D.一个老龄化社会,必然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期
31.据日本社会保障规定,失业完全无收入者,每月可领到一定数额的失业补助金。丧失劳动能力及无人赡养的老人除每月可领取补助以外,房租减收,用水、看病免费,市内交通费70岁以上全免、以下减半,若有未成年的子女,还另外增加补助金。凭这样几条,足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根本无需上街去“流浪”。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B.日本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C.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 D.日本没有流浪者的原因
32.有朋友对我说,你们古董行不好,净卖假货,我深刻反省,究其原因,文物的文化含量太大,难以一目了然。自古文物收藏凭的是眼力,玩的是心跳,至少宋代以来许多国家就在真假之间争论,翮来覆去者并不罕见。历史上被判了死刑的文物又起死回生也不是凤毛麟角。由于人类对自身文化认知的局限而对文物发生错判,只要不是故意,情有可原。
对该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非故意的卖假古董可以原谅